第五十一章 右安門之變(1 / 2)

正華九年(公元433年)八月份,中書省丞相梁銳文上書,要求嚴懲齊王。

緊接著尚書省丞相宋寖也是附議,世家代表葛延同樣附議。

齊王得罪太多人了,想活都難。

吳承宗麵臨這種情況也是表示一定盡快處理,然後轉過身把那些奏章扔到垃圾桶。

這樣的事情基本上每天都在重複,雙方你來我往,極其無聊。

這也是這些人唯一的手段了,要不然你還能怎麼辦?總不能說不處理齊王就罷工吧?

這個世界上什麼都缺,就是不缺想當官的人。

麵對自己老爹打太極,吳立炎也是極其無奈,多次走到後宮見自己母親宋皇後,希望她可以勸勸吳承宗,盡早誅殺吳承名。

但這個問題是宋皇後也不敢多說什麼。

九月份,吳承宗下令,把吳承名帶入皇宮,囚禁在西門的啟華殿內,名為囚禁,事實上是為了防止吳立炎下黑手。

這時候朝廷裏麵的人不安心了,總想著弄死吳承名,於是他們打算詢問太子有什麼想法。

吳立炎暗中召集宋寖,葛延,梁銳文密謀,最終得出結論,闖入皇宮,強行殺了吳承名!

這個想法可以說是特別大膽的,但也是在場的四個人可以想到的唯一辦法,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他們四個人在這裏就相當於代表了朝廷內部的絕大多數力量。

吳立炎代表武勳,宋寖代表外戚,葛延代表世家,梁銳文代表文官集團。

隻可惜想法是好的,但執行起來就沒那麼簡單了。

他們的目標是在帝都長安闖入皇宮殺到啟華殿,放在那個時候的社會情況來說,基本上等於兩個字,扯淡。

和之前我說的一樣,在長安帝都,無論發生了什麼,吳承宗都是最強的那個控製者,吳立炎哪怕是凱旋而歸,率領三萬騎兵入關都要把軍隊安置在長安以外七十裏地區,不能深入,僅能帶著兩百護衛入長安。

而長安地區的十二軍全部隸屬於皇帝吳承宗管轄。

十二軍裏麵有十二個軍長,各自掌控一軍,而往上還有一個總軍將軍和副軍將軍。

十四個人全部都是吳承宗的親信嫡係。

這些人控製著長安帝都皇宮一帶三萬多精銳,光是在皇宮周圍的禁軍(十二軍裏麵最重要的一軍,負責保護皇宮)就有五千人,吳立炎他們撐死了也隻能在長安集合一千餘人。

所以說他們需要一個契機,那就是皇帝離開長安,才是最好的動手時機。

同年十月份,梁銳文上書,表明魏王吳立德的陵墓已經打造好了,請皇帝驗收。

雖然說這時候吳立德早已經發臭了,但終歸是皇帝兒子,排麵不能少。

這時候皇帝有些傷感,出於對兒子的愧疚,他要親自去看。

皇帝出行本來就是一件大事,十二軍前前後後調動,皇後,太子一起出行。

這件事情就是吳立炎推動的,就是為了調虎離山。

不過吳承宗為了保險,也是把他帶出去了,皇宮禁軍雖然出動了很多,但吳承宗也是及時補充其他軍的人守衛皇宮。

十月二十日,皇帝出巡,留守梁銳文,宋寖,管理京都事務。

二十一日,皇帝隊伍抵達吳立德陵墓,皇後潸然淚下,皇帝也是傷心難過。

隨後想叫太子過來,卻發現太子不見了。

這時候吳立炎已經回到了長安,並且第一時間集合所有能用的軍隊,以換防為理由,前往皇宮。

長安帝都是交給了梁銳文和宋寖,但皇宮這時候卻是在皇貴妃鄭氏的掌控之下。

正華九年的時候吳承宗有十一子,除去長子吳立炎,次子吳立德,五子吳立奇之外,其他都不是皇後生的。

皇貴妃是吳承宗的第三個妻子(皇後宋青玉是第二個妻子,應該還記得吳承宗發妻跑路了),生有二子二女,深受吳承宗寵愛。

現在吳立炎氣勢洶洶的來到了皇宮西側的右安門,要求開門,讓他進去換防。

鄭氏哪裏敢讓吳立炎亂來啊,不明所以的她拒絕了這個無理的要求,隨後吳立炎單人入皇宮,和鄭氏說清楚他的最終目的,鄭氏也是很害怕,畢竟吳承宗回來之後極有可能秋後算賬,到時候太子可能沒事,但她免不了打入冷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