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應心中高興。
他當然也不想投,今,鄭國再不堪。但他可是事實卜的皇帝,如果投降瓚,叼刊鄭國皇族,他最好的下場就是被軟禁至死。這讓王玄應絕無法接受。
“可是”
王玄應一臉為難地看著手中的書信:“父皇之命,如之奈何?”
是啊!
殿中眾人都為難起來,不管怎麼說,王世充也是鄭國的開國之君,威望崇高,這封信無論是不是王世充的本意,他們都不能置之不理。一時都為難起來。
“殿下”
還是段達有辦法,沉吟道:“不遵父命,是為不孝,但若是獻國而降。又是不忠,實難兩全。如今惟一的辦法,便是殿下即帝位,尊陛下為太上皇。”
好主真!
眾人眼睛一亮,若王世充成了太上皇,趙軍便不能利用他幹預鄭國國政了,當即紛紛道:
“太尉大人所言甚是,國不可一日無君,既然陛下不在,理當太子登基。
“請太子哥哥登基,臣弟竭力擁護。”
單雄信猶豫了一下,他受王世充知遇之恩,覺得把其趕下帝位似乎不妥,但是,如今保住鄭國的基業才是對王世充最好的報答,便也輕歎著點了點頭。
王玄應裝模作樣的為難了一番。這才似乎很勉強道:“既如此,那本太子便勉強挑起重擔吧,絕不讓父皇辛苦創下的基業就此斷送。”
“呼”
殿中眾人鬆了口氣。段達高興道:“既如此,臣等馬上安排殿下的即位大位。不過,如今事急從權,隻能一應就簡了,臣想三日後就舉行,還請殿下擔統”
“無礙的。”
王玄妄一臉假惺惶的毫不在有
接著,一群人商量了一下即位大典的細節後,這才散去。
與此同時。
洛陽南城,趙軍主營,帥帳。
帳中,徐茂公端坐正中,王伏寶、侯君集、羅藝等數十位大將分坐兩旁,真個是人才濟濟,群英茶萃。
“諸公”
徐茂公一臉客氣道:“承蒙陛下信賴,與羅都督會師後,依然讓徐某擔當主帥。徐某才疏學淺,擔此重任,實不勝惶恐。日後,還望諸位將軍多多指教。”
徐茂公話雖然客氣,但那意思也是當仁不讓。
的確,領軍攻滅鄭國這等名揚青史的好機會,徐茂公自不會拒絕。當然,為了防止羅藝、侯君集等老資格的將領心中不爽,表麵上還是要謙虛一點的。
聽了這話,王伏寶臉上並無異常。他為人豁達,素來不愛爭權奪利。而且,他對徐茂公的才能也是自愧不如。
侯君集卻是微一撇嘴,似有些輕蔑。但是,對徐茂公的才能,他也是不得不服氣一二。
羅藝也是會做人的,雖然對徐茂公這樣二十來歲的年輕人當主帥有些不爽,但麵上微微一笑道:“徐都督將軍了,既然陛下信任你,那我等就絕無話說。”
各衛主將都沒話說,底下各將自不敢炸刺,一時間,帳中倒顯得一片和睦。
徐茂公鬆了口氣,笑道:“如此。謝過諸位將軍抬愛了。如今。我二十五萬大軍會師洛陽城下,但洛陽仍世間雄城,如何攻克,徐某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都督”
張亮當即道:“如今天氣嚴寒。滴水成冰。攻城困難極大,尤其還是像洛陽這樣的堅城,所以,末將認為,當以圍困為好。如今,洛口倉、回洛倉都已落入我手,洛陽必定缺糧,料不過數月,必然糧盡,屆時,必可一鼓而克。”
“有道理。”
“是啊,我也認為此計甚好。”
一時間,讚同張亮者甚多,顯然,天氣的嚴寒讓很多人作難,而且。洛陽之雄險,也絕非偃師、含嘉、新安等小城可以相比的,更讓不少人望而生畏。
“我覺得不妥。”
尋相卻不幹了,昂然道:“我軍如今氣勢正盛,正宜一鼓作氣攻克洛陽,豈能懼難而逡巡不前?夜長夢多之理。諸公想必都明白,豈忘了昔年李密之敗乎?”
眾人聽得心中一愷:李密當年。可就是因為長期鈍兵在洛陽城下。這才為王世充找到破綻擊破的。如今,輪到咱們,可不能重蹈覆轍。
“尋將軍說得對。”
有人當即讚同道:“李密之敗當可為戒,我看還是一鼓作氣攻下洛陽的好。”
張亮不服氣地反駁道:“此一時,彼一時也。當年,王世充麾下大將如雲,兵力雄厚,自然不可小覷。如今,王世充被俘,鄭軍士氣低落,兵微將寡,還有何懼之有?”
“行了。”
眼看著爭吵越來越激烈,漸有些火氣。徐茂公趕緊道:“諸將的意圖。徐某都已知曉,不要再爭吵了,且聽徐某一言如何?”
帳中這才平靜下來,一群人都看著徐茂公,看他如何定奪。
徐茂公不慌不忙道:“天氣嚴寒。洛陽城堅,這兩大困難都是顯而易見的,若是強攻,想攻下洛陽,徐某以為,至少要一兩個月以及五至十萬人的傷亡,代價不可謂不大。
不過,若是圍城。又難免夜長夢多。我軍兵力雄厚,而且戰力出眾。更兼名將如雲,倒是不怕鄭軍耍什麼花招,唯一可慮的,就是鄭軍會向其它諸侯求援,那變數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