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二月河背景是軍人,沒有讀大學,經過草根不懈努力,獲得以下封號:南陽作家群代表人物,鄭州大學文學院院長。河南省優秀專家,曆史小說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康熙大帝》我沒有看完,雖隻見識了局部,但清楚感受到裏麵曆史知識,文化背景,政治觀點,權謀手段,一副抱負天然,大氣磅礴的畫卷。
二月河寫《康熙大帝》用了四年時間,隨後《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分別兩年時間,《明朝那些事》耗時三年,當然這肯定不包括前期曆史知識積累和資料查詢。
說這麼多,其實我想引出《大秦帝國》的時間,整整十六年!
文學劇本之後,另外寫小說耗時十六年,這個時間太震撼了,這就是在無言告訴大家,孫皓暉用十六年的青春歲月穿越回秦國,十幾年的時間體驗一番七代秦國君主數百年的人生。
以孫浩輝對曆史的精確度,及文學造詣,這十六年的時間可以不局限秦朝,他可以寫出夏商周秦漢唐宋元明清,將中國的曆史長河整卷展覽。
他沒有。
他的眼裏隻鍾情秦朝。
很多人說孫皓暉筆下人物與史實不符,僻如,宣太後不是被軟禁而死,是老死,白起坑殺40萬降卒不是20萬,張儀是病死的,不是隱退。
那又怎樣,曆史其實誰也說不清楚,撰寫史記的人就沒有半點情緒?即便扭曲了曆史,那依然是大師之作,《三國演義》沒有扭曲事實嗎,一昧的讚美諸葛亮,可是三國得到了認可,廣泛流傳,甚至被很多人以為是正史。
但凡一個作者寫一個東西,沒有感情,純粹客觀陳述,寫出的來的東西必然成了沒有靈魂的記錄冊子。
而孫皓暉對秦國的感情相當深厚,如果擯棄感情,作者的十六年“穿越”體驗等於沒有傾訴。
也許你會說,寫一部小說嘛,哪裏就需要將近二十年時間,人家當年明月還不是寫了整整一個明朝幾代皇帝。
以下是我個人認為,《明朝那些事》的故事很精彩,筆下的人物飽滿有趣,用主觀的視覺折射巍巍明朝,有劇情,有人物,有懸念,卻總感覺沒有風俗背景,沒有背景的人物總是少了一點身臨其境的鮮活。你不知道那個年代什麼文化,什麼民間故事,什麼藝術風流,穿什麼衣服,唱什麼歌謠。
二月河的康雍乾皇帝畢竟朝代相對離當代近,背景資料較容易查詢。大秦帝國背景是遠久的先秦,這隻是其一。其二是重點:孫皓暉濃厚醇香的秦人情懷,孫老師也正是陝西人。
《大秦帝國》第一部裏麵,秦國麵臨著被六國瓜分的危機,秦孝公向天下發出求賢令,山東士子紛紛趕來,被安排住在驛站數月卻遲遲沒有任職居官。山東士子坐不住了,紛紛囔道:我這般尊貴的人才來到你破爛秦國,你們秦國就這樣對待國之棟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