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重建書院(1 / 2)

曹綿娘剛進家門, 廉氏就迎了上來:“回來了,就等你回來吃飯呢。”

姑嫂兩個向來關係好,沒有嫌隙, 曹綿娘在哥哥家住得十分舒心。“嗯。”綿娘輕輕應了一聲, 卻被細心的廉氏發現了端倪:“怎麼了?哭過?”

曹綿娘扭頭鑽進了廚房:“沒有,沒事,快吃飯阿吧,我餓了。”

廉氏和綿娘一起端上飯菜,曹旭從放糧食的廂房裏出來,一家三口圍坐在桌旁。“綿娘, 你今日究竟怎麼了?剛才出去的時候還好好的。”廉氏不放心地追問道。

曹旭抬眼看向妹妹,也發現了不同,正要開口, 忽聽院子裏腳步聲響,邊野扶著李坤走了進來。

“沛然兄, 今日路過此地,剛好來同你商量重建書院的事情, 打擾了。”李坤抱拳行禮。

曹旭吃驚地站起身來,看看李坤神情, 轉頭瞧瞧沉默不語的妹妹, 頓時明白二人這是已經見過麵了, 綿娘的異樣定是因為他,不必再追問了。

李坤見曹旭呆愣地站著, 沒有答複,就不客氣地坐到桌邊,讓邊野把食盒放下:“這是阿竹做的菜,咱們一起嚐嚐, 今日路過縣城瞧見賣粽子的,就買了幾個給阿竹送來。真沒想還能和你們一起過端午,真是緣分啊!”

邊野憋著笑把四碟菜和幾個粽子放到桌子上,考慮到有自己在場,他們說話不方便,就趕忙告辭離開。

此刻眾人的心思都不在邊野身上,對他離去並不關注,隻是互相瞧瞧圍坐在八仙桌旁的四個人,氣氛十分尷尬。

曹綿娘最先頂不住壓力,扯了一下廉氏的袖子:“嫂子,既然他們要說話,咱們去廚房吃吧。”

李坤急忙攔阻:“不必了,建書院時影響子孫後代的大事,剛才在來的路上,我聽邊野說曹家大姑娘嫁給了剛剛離開幽州官學的書生。可見這書院對姑爺和將來的外孫都有影響,嫂子也留下說說吧。阿竹現在日子過得不錯,不過成了親很快會有小孩子,以後孩子也要念書識字呀。你們都別走,咱們不說別的,隻說書院的事情。”

曹旭歎了口氣:“當年父親的意思是,不讓我教書育人,也不準參加科考,讓我回鄉務農,遠離書院。”

李坤毫不猶豫地接口道:“是啊,我知道是我和綿娘子害了你一輩子。可是眼下咱們都知道,我們倆也是受害之人。並非如恩師想的一般模樣,所以我覺得……沛然兄是否可以同我一起去給恩師上柱香,陳情此事,想必他老人家地下有知,也會十分欣慰。”

曹旭心中被深深觸動,當年父親痛心於自己的女兒和最喜愛的弟子做出苟且之事,無顏苟活於世,才痛下狠心,導致舉家遷回故裏,虛穀書院後來陷入紛爭逐漸沒落。倘若他知道並非教女無方,也不是弟子無德,而是被人下藥所害,隻怕也會改變主意吧?

李坤見曹旭神色動容,趕忙乘勝追擊:“撿日不如撞日,不如今日我們就去吧。這頓飯,回來再吃不遲。”

“這……”曹旭猶豫不定,廉氏深深地看著丈夫,心中十分難過。

這些年朝夕相處,她怎會不懂丈夫的委屈。

當年在書院時,曹旭用心讀書,原本也是很有希望考取功名的。可惜碰上了那件事,被迫遵從父親遺命回到老家務農。一身才華埋沒,竟連個私塾先生都做不成。若非胸懷寬廣,安貧樂道,一家人豈能和樂地過道現在。

如今誤會解開,可見上蒼對曹旭有多麼不公。廉氏心疼丈夫,便說道:“今日端午節,家中還有清明所剩的紙錢,你們若要去祭拜父親,貢品倒也是現成的。”

曹旭這些年終究是意難平,此刻被二人勸說,便有些動搖,看向妹妹。曹綿娘含淚道:“哥哥這些年因我受了無數委屈,若是能向父親說明緣由,自然是極好的。”

“好,既然你們都同意,那就去吧。不過不必急於一時,吃完飯再去吧。多少年沒在一起吃飯了,今日我和逸之喝兩杯。”

“好,我去拿酒。”廉氏起身快步走向院裏,在南牆根底下抱來半壇女兒紅:“這是前幾日英子成親的時候,剩下的喜酒,李大人別嫌棄,將就喝一杯吧。”

李坤笑道:“嫂子客氣了,我怎麼會嫌棄呢。侄女成親我沒趕上,今日能補上一杯喜酒著實榮幸。待我回到幽州,就準備厚禮贈與侄女夫婦。嫂子就和從前一樣,叫我逸之吧,剛剛沛然兄肯喚我名字,我心中實在是高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