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年太平(1 / 2)

太平十三年,重回少年時代的徐廣陵,生活漸漸步入正軌。

驟然回到和平年代的他,沒有多少障礙地融入了長安城中的生活。

畢竟,這是他曾經活過一次的人生,如今充其量,不過是把老路再走一遍罷了。

然而,在另一場人生中,經曆了三十年喋血疆場的征戰生涯,回過頭來要適應年輕時的閑散生活,對如今的徐廣陵而言並不容易。

有時在夜裏,他還會夢到自己慘烈戰死的同僚,然後渾身冷汗地驚醒、擁衾顫抖不止。

家裏人也都說,二少爺時不時會露出野狼般的眼神,看起來怪可怕的。

對此,徐廣陵很無奈。

那三十年如夢如幻的戎馬殺伐,終究在他的靈魂上烙上了難以抹除的印記。

他能做的,隻有時常撫琴焚香、讀書寫字,以便衝淡和文人身份不符的血腥氣。

一個月過去,一切都算順利:夜裏的睡眠變得平靜了許多,經過刻意訓練,字體也重新回到了年輕時擅長的清秀小楷,而非軍帳裏習慣的龍蛇狂草——對於家裏的親戚仆役來說,徐廣陵依舊是那個剛剛高中探花的才子少爺,根本沒有人能看出,他其實已變成二度為人的亂世名將。

在將自己重新塑造為年輕才子的同時,徐廣陵也在根據年少時的記憶,重構著關於自己身份的一切信息。

徐家的主家坐落於金陵玄武湖畔,乃是江南地區有名的豪門望族。

十八歲的徐廣陵,是徐家這一代二房的嫡長子,也是被長輩寄予厚望的家族繼承人。

而目前徐廣陵居住的長安徐家,乃是金陵徐家在京城的分家別院。

之所以徐廣陵會離開金陵、住到都城長安,則是為了進京趕考——殿試的結果剛揭曉沒幾天,早就以才氣名動江南的徐廣陵,不負眾望地考了個第三名,成了大漢太平十三年的探花郎。

殿試早已結束,如今他和諸多新科進士一樣繼續寄宿在長安,是為了「候缺」。

雖說殿試第三已經是極高的成績,幾乎可以確保在大漢官場上占據一席之地,但並不是考試結束後就可以立刻得到官職:

朝中暫時沒有空缺也好,為了把少年得誌的才子晾上一段時間考察心性也罷,按照大漢慣例,新科進士們都要在長安城中等到至少一年以後,才能撈到一官半職。

這段殿試放榜以後的等待期,就是大漢官場的所謂「候缺」。

根據“前世”的經驗,徐廣陵正式得到官職,甚至要等到兩年以後——兩世為人的他推測,隻要自己不做出什麼巨大改變,那生活大概就會像前世一樣平穩進行,走上同樣的軌道:

入朝、外放、女真南侵、臨危受命、南北征戰、威震中原、鏖戰強敵、無力回天、最後在邯鄲城樓一躍而下……

同樣的悲劇,徐廣陵不想再經曆第二次。

因此,總有些事情要有所改變!

——在家人看來一切如常的徐廣陵,早已暗自作出了許多重大決定。

除此以外,京城徐家的生活,對於徐廣陵來說十分平靜:分家的老老少少本就對徐廣陵這個本家少爺畢恭畢敬,他中了探花以後,家中人更是謙卑到了某種奴顏婢膝的地步,讓他在家裏享受到了久違的自由與散漫。

既然暫時無法入朝為官,每天的生活就很千篇一律。

上午,徐廣陵會跑去院子裏練武。

京城徐家人其實很納悶,一向溫文爾雅的二少爺,怎麼一覺醒來就突然對武術感興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