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的簡單點,就是暈車。
就連老練的飛獸騎士在使用過“立體機動裝置”後都吐得要死要活,一些新人差點被嘔吐物堵住氣管窒息。
“眼前隻能靠強化係術式產生腦內啡來抵消眩暈感,有條件的話還能用操作係術式來設法抵消掉一部分過載。總體上來說,這架機體眼下魔法師資質者才能搭乘的奢侈品。”
“奢侈而脆弱。”
“隻能防禦一下手槍彈、步槍彈和彈片,被大口徑機槍打到就死定了。”
“總比沒有任何防護好,麵對偵察型之類的輕武裝機型還是能做一定程度的對抗的。”
已經習慣了沒有任何防護的遊擊隊員們對所謂的裝甲防護並不抱多大期待,在戰場上實際體驗過“軍團”攻勢的他們很清楚,麵對鋪天蓋地的炮火,那層薄薄的防護隻能帶給你一些心理安慰。比起華而不實的擺設,提高機動力更實在一些。盡管有一堆副作用,但“蠻人”起碼能提高生存率,還能更有效的打擊敵人。
和那些在槍林彈雨中穿梭的日子相比,眼下的問題根本算不了什麼,更重要的是——
“明天的作戰將直接關係到共和國的未來,裝屍袋也好,鐵皮棺材也好,隻要能痛扁帝國那群混蛋,全都無所謂……另外我想問一句,中尉,以你們技術員的觀點來看。那台新型機會出來嗎?”
“事前準備好足夠份量的備份部件或者備用機體的話,隻要把核心處理單元轉移過去就行了……最好認為那架怪物會再次出現,甚至會變得更強大。”
提姆技術中尉對“軍團”的設計思路以及帝國同行的品性多少有些了解,作為一款以充分發掘潛力和問題為前提設計出來的試做機型,事前備份好零部件和備用機體是很常見的做法。隻要事前準備到位,讓幾乎半毀的機體煥然一新再次登場並不是什麼難事。更重要的是,之前的戰鬥已經提供了大量寶貴的數據,不光人工智能的戰術演算水平得到了提升,機體細部也做出了針對性的改良。可以說,那架機體以更強的姿態出現在眼前是大概率事件。
一想到此前看到的戰鬥畫麵回放,提姆不禁一陣陣發寒。
那已經超出他對“軍團”的認知水平。
高度的適應能力,過於積極的主動性,對新事物和新狀況的接受整合能力。
稱之為“知性”都不為過,隻為殺戮和戰鬥而存在的智慧結晶,搭配高性能的機體平台和具有魔法師資質的搭乘者。
那是最糟糕的噩夢。
“聽好了。作為技術員,我強烈反對任何與那玩意兒的戰鬥行為,因為這隻會不斷促成其成長。除非你們有絕對的把握一下子把那鬼東西炸到連渣都不剩,否則我建議你們盡量避免交戰。”
“為了阻止人工智能進一步成長?隻要把核心部分破壞的話——”
“沒用的。”
提姆搖搖頭,用手指戳了戳太陽穴。
“你就算打爆了核心處理裝置也沒意義。人工智能的本質是程序和方程式,隻要做好備份,並且一直和戰術網絡保持連接狀態,那玩意兒就不會被消滅。機體和處理器不過是容器,永遠都有可供替換的備份,不管你打爆它們多少次都會變得更強殺回來。直到取下你的首級,掀開頭蓋骨,掃描腦髓結構,讓你成為亡靈的一員為止。”
“要連搭乘者一起打爆?”
“……從純技術的角度講,沒錯。要想延緩‘完全的戰鬥用人工智能’的定型,這是唯一有效的做法。”
“……”
“我看了戰鬥記錄,那個搭乘者是認識的人?”
“……”
沉默,等同於默認。
“如果下不了手的話……”
“請老師或別人來幫忙?告訴自己:想想變成‘軍團’一員的那些人?趁他還是人的時候給他一個痛快?”
撫摸著“蠻人”的裝甲板,“夜鶯”毫無躊躇的聲音顯得格外冰冷、機械。
“我不會逃避,也不會假手他人。這事因我而起,隻能在我手裏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