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再也沒人能忍耐下去了,各國語言的指責和粗話如洪水般撲來,最激動的如戈爾恰科夫伯爵,差一點就把白手套丟出去要和羅蘭決鬥,隻是礙於貴族的矜持和其它一些原因,攥緊白手套的拳頭始終隻是高舉在半空。
一直到皇帝輕敲桌麵,鬧哄哄的小劇場才算暫時歇了下來,一群貴人們氣鼓鼓的坐回位置上,閃爍著光芒的小眼睛不時在羅蘭與皇帝之間來回遊移。
“汝可理解自己發言的含義?汝認為恐嚇、威脅會對此處任何一人有效?當今諸國上層可有此等人物?”
“我並非恐嚇,亦非威脅,隻是陳述一個簡單的事實。”
“事實並非僅有汝口中的一個而已。”
皇帝的手指不急不慢,他的語氣同樣平靜舒緩,但其中蘊含的無形力量是誰都不得不正視的。
“民眾有民眾的利益訴求,政府也有政府的優先順位。汝為民眾發聲,此合情合理,但以此脅迫國際會議,亦是不爭的事實。”
照道理說,李林完全可以利用羅蘭剛才的發言,將其定義為“恐怖主義活動”,再怎麼說“脅迫”都是很嚴重的罪名,“自由軍團”身上的“恐怖組織”標簽也還沒撕掉,李林非要這麼幹的話,別人也挑不出什麼毛病。
即便如此,李林依然非常謹慎。
這裏不是大學辯論會,也不是帝國議會,在座的都是諸國要人,還都是老練的外交官和國家決策參與製定者。換言之,這裏每一個都是老狐狸。別看他們一個個好像因為羅蘭的發言而義憤填膺,實際上這些人微妙的眼神卻已經透露出了足夠的信息。這種時候要是得意忘形,在錯誤的議題上咄咄逼人,最終隻怕會陷入意料之外的困局中。
“汝是想以多數正義來決定一切麼?以誰的聲音大,誰的支持者多,而非誰的見解更正確合理來決定麼?這真的是廣大民眾的聲音麼?”
皇帝的還擊分量十足。
對於公共秩序和國家利益,寄希望於所有人的美德未免過於天真。縱觀曆史,隻有極少數人能始終如一地把公共利益置於個人利益之上。一個合格政治家必須考慮人類天性的無情現實,當公眾利益和國家利益相互衝突時,最好的解決辦法必然是妥協。如果諸國確實不願意接受,包括帝國民眾在內的大多數基層也對此持堅定反對立場,即便是李林也不得不做出一些讓步和妥協。
但李林很清楚,所謂民意是什麼東西,民眾的真實心態是什麼。
或許羅蘭的意見確實能被有識之士接受,可那隻是廣大人群中的一小部分,大多數人對他的論調其實抱有本能的警覺和冷漠,他們寧可相信一成不變也不貿然涉足未知。隻想著追求眼前看得到的、確定的、小小的幸福,絕不願冒著丟掉性命的危險思考那些與自己太過遙遠的所謂“未來”。
指望可愛的民眾能挺身而出?不遺餘力的支持他?如果羅蘭真這麼想,隻能說他太天真了。
更不要說,就算開放讓一般人討論,他們也不會討論出什麼好結果。
“民眾的聲音是很重要,但他們不是專業人士,讓多數但見識有限的凡人來拖少數天才的後腿,最終隻會釀成更大的悲劇和混亂。無法承認這一點,看不清現實的你,終究隻是個會耍小聰明的小孩子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