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冰風森林(二)(1 / 2)

客觀地講,沙皇的改革意圖是懷有善意的。其核心要義是試圖通過折中的辦法讓各方都能滿意,從而在未來的巨變到來時依然能維持國內局勢穩定。從他開啟地方自治,設立“縉紳會議”來看,這位年輕的沙皇也是傾向於開明的。然而君主的意誌是不可能對抗整個國家和整個上層利益集團的,其在赦令中對皇室利益的全盤保留也無法令深感失望的底層民眾對其改革意圖及意誌感到信服。迫使地主釋出利益,且大量勞動力從農村湧入城市,使得農村勞動力不足又讓地主們怨聲載道。

農奴們因為無法直接獲得土地,所以他們不滿意;地主們不得不放鬆對勞動力的控製,甚至需要向以前的農奴出讓土地,所以更加不滿意;試圖讓所有人都滿意的結果就是所有人都不滿意。當初對沙皇赦令抱有極大希望的人們在看清空有其表的“自由”和“平等”之下自己依舊一無所有的現實後,逐漸變得失望透頂。不滿開始升級為咒罵,“小爸爸”變成了“混賬東西”,咒罵正在朝公開抗議升級,一部分人逐漸變得激進、極端。各種秘密結社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相信按照眼下的局勢發展下去,這些秘密結社的恐怖傾向終有抬頭的一天。

極端主義者熱衷於采用襲擊或暗殺之類的手段,以此向整個社會表達自己的訴求。但更多時候,這些人壓根就沒有什麼目的,僅僅隻是為了泄憤而已。在這種背景下,一切達官顯貴、社會名流都會成為秘密結社和獨狼襲擊者的目標。作為全公國最大最顯眼的靶子,沙皇更是首當其衝。所以哪怕僅僅隻是為了保住自己的腦袋,沙皇陛下和他的重臣們也必須找出一條能轉移國內矛盾的路線來。

他們找到的路線就是拉普蘭。

公國正在朝工業化邁進,盡管遇到不少問題,加入近代工業國家的行列這個大方向是不會有任何變化的。隨著其對外貿易形式從過去主要輸出農產品和初級工業原料開始向兼顧輸出簡單工業品的方向轉變,其擴張的源動力除了傳統的領土野心、安全保障、攫取戰略主動權之外,還增加了一條“輸出產品和資本”,這使得公國的擴張方向開始朝老牌工業國家曾經走過的道路靠攏。

糟糕的經濟形勢使得公國迫切需要為國內商品和資本取得更大更穩定的市場,以保證國內形勢穩定,資本力量能繼續茁壯成長。但一來公國粗陋的各種工業品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二來公國也不像帝國及阿爾比昂擁有海外殖民地可供傾銷。因此公國對外輸出仍舊以各類農產品、礦物和手工業品為主。

將所有問題歸納整理後,公國的問題症結就很明確了。此時的公國正處於邁入工業化之後的首次產業升級,這一時期各種社會矛盾的尖銳對立本來就是正常現象。隻不過公國原本遺留的大量問題也集中在這一時期爆發,使得矛盾對立更加激化。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公國政府為扭轉國內如積蓄能量的火山一般危險的國內局勢,采取了兩手策略。一方麵加大對國內不穩定因素的彈壓力度,對容易滋生無政府主義和革命黨的溫床——譬如大學和貧民窟采取了嚴格的限製措施,同時仿效帝國建立了遍布極北永久凍土的苦役營,將大批刑事犯、政治犯及其家人投入其中,部分罪行比較重的直接就吊死在顯眼的地方。

在底層民眾飽受貧困之苦的社會,光靠單純的鎮壓不可能解決問題。向底層釋出利好,給予其起碼能養活自己和家人的工作、幹淨亮堂的房屋、能維持一定尊嚴的生活——這才是結束一切動蕩混亂的根本之道。對於那些手握資本之人,則需要設法提供一個環境良好且充滿前景的市場,使其掌握的資本從遊資熱錢轉進到實業投資當中,將那些用來投機倒把的錢轉變為工廠企業,從而在為資本家不斷增加財富的同時,也為底層民眾提供更多工作機會。

但短期內,公國國內市場的亂局很難得到根本性改善。既然無法期待國內市場,那麼公國的出路就隻能在拉普蘭了。

說起來可能沒人相信,作為人類陣營一側,比公國更早接觸現代工業產品的國家,拉普蘭的工業化進度比公國還低。

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還是戰亂的影響、自身國力不足、外部政治環境不安定這三大原因。

一係列的戰爭中,拉普蘭固然和查理曼關係緊密,但也和亞爾夫海姆維係著關係。以小國自身的角度來看,這種兩麵下注的做法其實是亂世之中比較穩妥的自保之道。畢竟在兩隻巨獸之間的廝殺出現明確的勝負征兆之前就徹底倒向某一邊是非常危險的,先兩邊下注,同時觀察戰局的走向,最後根據情況做出最有利於自己的選擇——任何一個穩重的決策者都會做出這樣一個兼顧內外情勢的選擇。要不是出了李林這樣的蓋世妖孽,僅用了幾個月就徹底擺平了查理曼,沒準拉普蘭的小算盤還真能順利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