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黃金的終焉(四十二)(1 / 2)

——不相信未來就不會有開始。

如此的反駁出口之前就被羅蘭自己咽了回去。

他舉例的對象是地球和那裏的人類,李林則是直接透過根源之渦讀取億萬年來不計其數的種族和星球。

數量龐大的鐵證麵前,沒有任何證據可以支撐的可能性連討論的價值都沒有。

“如你所說,人類要活下去,隻能不斷扣動扳機。過去也曾經有人意識到應該打破這個循環,探尋不扣扳機也能生存下去的道路。結果卻沒有一個成功過。”

所有傑出之士都曾經嚐試找到一條能回避弱肉強食矛盾螺旋的道路,他們中有純粹的理想主義者,有拋妻棄子進行苦行的宗教家,有以超人意誌和手腕貫徹理念的政治家,也有用暴力手段來實踐理想的革命者。

所有人無一例外,最終都在現實麵前敗下陣來。

並不是他們的理念不夠好或太深奧,民眾無法理解讚同他們的理念,民眾雖然會盲目會狂熱,有時候還會幹出一些讓人嗔目結舌的行為。作為個體,他們還是有基本的是非觀念和善惡基準。被問到“和平共存好還是天天打仗好”,除了極少數真正的狂熱份子,都會選前一項。但被問到是否願意實踐一條知易行難的理想之路,他們的反應是回避問題,默默繼續原來的道路。

有一條輕鬆的道路擺在眼前時,會選擇另一條遍布荊棘且充滿未知的道路的人總是少之又少。

“對人類與世界過度期待本身就是錯誤。不會改變、也不會學習。不管創造了多麼輝煌的文明,建立了多麼強大的國家,從黑暗中誕生的事物還是會回到黑暗中,一切不過是閃光一般的幻影。”

事實正是如此,不然也不會有人吐槽“人類從曆史中學到的教訓就是從不吸取教訓”。

一次,哪怕隻有一次例外,世界也不至於如此殘酷,今天的災難也沒有機會降臨。

這樣的例外從未出現過。

“既然不想改變是他們的願望,此刻發生的事情也隻是回應所有人的願望而已。”

“你是想說,這其實是給不想改變的人們的報應嗎?”

“如果你認為那是報應,那就是吧。”

連惡意都沒有的聲音讓羅蘭如夢初醒般抬起頭來。

他終於理解了,記憶管理者為何會給予他那樣的試煉,為何又會在最後給出那樣的告別。

不是因為在通過眾多殘留思念組成的通道時需要堅持來保留自我,那固然困難且充滿危險,但和眼前的試煉相比根本算不了什麼。

徹底的虛無主義。

自始至終,眼前的李林主人格一次都沒用“我”這個自稱過,同時對羅蘭的話語也沒有表現出任何感情反應,就連預計會激發出他些許情感的“報應”一說也沒有得到預期中的效果。

稍加思索,便不難推測出答案。

沒有感情本就是軍用人造生命體的重要指標,為此甚至從基因層麵直接進行操作,最後能成為合格實驗體的,當然是情感反應最接近零的個體。而從李林的反應來看,除了先天的情感缺失,恐怕他還有精神層麵的無痛症。

不清楚是先天性精神疾病還是後天為了應對險惡的生存環境自行培養出來的特質,總之李林恐怕感覺不到精神上的痛苦,就算感受得到,那種感覺恐怕也極度稀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