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媚姨從祖父開始便非等閑之輩。
媚姨的祖父叫李恪,從小他看見父母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然而依舊生活貧苦,他無法想象自己將來也要延續這種人生,由於家境貧窮又年輕氣盛,不甘平凡的他立誌要“做一番大事業”;
都說亂世出英雄,聯想到當時世道不平,或許從軍更有機會實現自己的抱負,從小崇拜名將嶽飛的李恪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感覺愈發強烈,“精忠報國”的熱血滿溢心頭;
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種指引,成年之後他不顧家人反對,他懷著各種家國情懷,帶著弟弟跑到離城百裏之外的海港,兩人一起投戎成為當地兵勇。
雖然身處叛逆年紀,但李恪並非平庸之輩。
他和弟弟一起在軍中刻苦訓練,努力表現自己,雖然作為漢人難免受到排擠,做著海港上最低賤、最辛苦也最危險的工作,但也磨練了他心智與才能,憑著這份聰明能幹,他們迅速成長並出類拔萃,逐漸受到了管帶賞識,並提拔他們上艦成為水手。
但這並非傳統的木質戰船,他們第一次登艦親手觸碰冰冷而堅硬的船體,眼前一排排象征彼時工業文明鐵甲巨艦給自己造成的視覺衝擊是如此強烈,心中那種澎湃而激動的心情簡直難以言狀。
要知道他們之所以選擇跑到這裏,不僅因為這裏離家近,還因為這座海港並非一座普通的港口——
一條閩江水浪濤濤自西向東而去,在它的下遊,即從東南烏龍江與南台江彙合處至入海口的一段,俗稱馬江,又名馬尾,此處港闊水深,可泊巨艦,建有著名的馬尾港。
此港四周群山環抱,由此可以進入該省縱深地帶,基於如此重要的戰略地位,彼時的洋務派曆時近二十年創建了中國最大的造船廠、最大的海軍學校,也是當年大名鼎鼎“福建船政艦隊”的基地所在。
所以李恪的那艘戰船,其實是福建船政建造的第七號軍艦,1871年7月12日開工,1872年4月23日下水,同年12月完工,造價25.4萬兩銀,為了建造它所花費的工期、工料、財力,幾乎是當時普通馬力軍艦的一倍。
該艦是中國第一艘自製的近代化巡洋艦,1874年台灣事件爆發,船政大臣沈葆楨受命率領船政艦隊東渡抗衡,該艦作為船政渡台艦隊中最為顯赫的一艘戰艦,間接喝退了彼時日本采購的最新巡洋艦“日進”號,雄壯威武可見一斑。
而馬尾港雖然貴為軍港,但多年來一直風平浪靜,目之所及一派祥和之氣,若非軍艦在此,平日裏基本就是一座繁忙的商業港口。
天下太平本應是一件好事,但對於想從軍立功的李恪來說難免不得誌,常常感歎自己空有一副好身手,怎奈卻無用武之地。
正當李恪以為自己打錯算盤,此生就要平庸下去的時候,久違的戰爭陰影卻不期而至——
這一年,中法戰爭爆發!
這場戰爭第一階段發生在越南戰場,雖雙方在軍事上互有勝負,但由於清朝統/治者的軟弱腐朽,蠻橫無禮的法國侵略者竟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不過後來這個毫無道理可言的條約遭到了朝中"清流派"的反對,導致法/國敲詐的圖謀沒有得逞,惱羞成怒的法方隨即命令出兵台海脅迫清政/府。
1884年(清光緒十年),法國遠東艦隊司令孤拔率艦6艘侵入福建馬尾港,停泊於羅星塔附近,伺機攻擊清軍軍艦。
戰爭一觸即發,年輕的李恪卻興奮極了——養兵千日用在一時,自己建功立業的機會就要到了!
雖然隻是一名下層水兵,但他對這場戰局實在太有自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