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烽火歲月(2)(1 / 2)

硝煙漸淡,殘陽似血。

這場激烈的江麵戰鬥僅進行了近半小時就以全麵潰敗而憾終。

經戰後統計,福建水師兵船11艘、運輸船19艘,全被法艦擊沉、擊毀,官兵陣亡521人,受傷150人,下落不明者51人。而法軍僅死6人,受傷27人,有兩艘魚雷艇受重傷,其餘為輕傷。

這場近乎屠殺一般的慘敗,直接導致中國東南沿海與台灣海峽海權拱手讓給法國侵略者!

而對於李恪來說,他不僅打了一場敗仗,幻滅了所有希望,而且還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弟弟。

若非弟弟舍身搭救,自己此時大概也葬身魚腹了。

死者長已矣,他人亦已歌。

這段屈辱的戰爭很快被人選擇性遺忘,沒有人願意再提起這塊不光彩的瘡疤,而親身經曆此中的李恪怎能忘卻?

在家養病之餘他終日鬱鬱,當日的情境無數次出現在自己的夢中,悲傷之餘他也不斷思考這場戰事:

為什麼如此強大的水師會敗的如此慘烈?

自己在馬尾當水手時,這些祖上“遠道而來”的駐軍有一個說法:“滿人不下田,漢人不進宮”,他始終想不明白,這些一出身就“天降大任”、領著朝廷俸祿吃著皇糧的人,平日飽食終日遊手好閑,可關鍵時刻亦完全不能保家衛國,徹底丟棄了他們祖先賦予的使命,時至今日根本就是社會的寄生蟲,成為隻會欺壓百姓占盡好處的劊子手。

痛定思痛,他繼續尋求答案。

他甚至開始嚐試了解這場戰爭的對手——法國,他想知道這些敵人究竟是怎樣的一群妖魔鬼怪,這些蠻夷為何有如此強大的戰鬥力?

然而他沒有看到魔鬼的世界,卻無意間知道了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狄德羅等“天賦人權、君主立憲、三權分立、主權在民”新潮思想,知道了法國大革命,以至於到後來甚至擴展涉獵到整個西方工業革命;

雖然彼時國內的“洋務運動”曾經也讓他有所耳聞,但遭遇這場切膚之痛之後,他平生第一次正視這些思想,第一次如此詳實的接觸這個全新的世界,原來失敗並非偶然,他忽然意識到——敗的不是自己,而是這個腐敗無能的朝廷!

帝國的榮光早已不複存在,從小樹立的修身齊家忠君報國的美好理想徹底坍塌:“吾國之難,其根本不僅於外患,而在於蕭牆之內矣!”。

天資聰穎的李恪開眼看到了世界,也終於悟到了“真理”,並第一次擁有了與時俱進的眼光和思維。

而改變觀念後,在目睹了清廷一係列倒行逆施之後,他看這一切都格外不順眼,不滿的情緒逐漸滋長,這個腐朽政權的最高決策者隻知有朝廷不知有國家,隻想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不顧身處水深火熱的黎民百姓,以至於後來“結與國之歡心”的高論也就不難理解了,所以他明白指望這些人根本不僅不可能實現自己的抱負,馬江的慘敗也絕不會是最後一次,鮮血讓他看清了未來的路,於是他確立了更高層次的目標——

他立誌改變這一切。

李恪從來都是一個行動派,說幹就幹,大病初愈之後,他簡直脫胎換骨,以更加從容的姿態投身各種社會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