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僑居海外,但李恪家族依舊心係故土。
早年當李恪第一次接觸到這位中國革/命的先驅之時,一時大為震驚,簡直有點相見恨晚——他和自己有著相同的理念、相似的見解,更重要的是這個人把這些想法落到了實處,做成了自己想做但沒有辦法做到的事!
他意識到此人奮鬥的才是經天緯地的大事業。
於是李恪家族多年來憑借自己積攢的雄厚財力,為辛亥革命事業先後捐款百萬荷盾之巨,而隨後的曆史證明了他不僅投資眼光獨到,看人眼光也不俗,這個身材不高的人終成民國臨時大總統,李恪也算間接助其推翻了腐敗昏庸的滿清政權,了卻這筆國恨家仇,同時也兌現了渡海時乞天之承諾;
雖然這次沒有奔赴前線親手殺敵,但資本的力量同樣勞苦功高,他甚至獲得了彼時國民/政府頒發的一等愛國勳章。
那無疑是他們家族最輝煌的時代,富可敵國,享譽海內。
而自古英雄愛美人,富裕之後的李恪閱盡南洋春色,先後共娶了10個貌美如花的妻妾,生了20個子女,媚姨的父親不過其中之一。
“你們男人啊,有錢就變壞。”媚姨淡淡說道。
“哎……”朝暉無故躺槍。
“哈哈哈,”婉玲笑不攏嘴,幫其解圍,“不過我爸就不會。”
“那可難說哦,你就這麼信啊?”媚姨調侃著又隨口一問,“不過話說回來,我怎麼覺得……你們倆不像是父女關係?”
“……”
媚姨發覺她一陣緋紅,可是她並未飲酒,意識到自己可能多嘴了,於是拉回話題:“哎,反正下輩子啊,咱也要當男人!對不對,婉玲?”
婉玲也興奮附和:“對!我也要三妻四妾!”
“哈哈”
果然是“武媚娘”的風範,不過這不是帶壞小孩嘛?朝暉斜了婉玲一眼,然後問道,“那後來呢?”
媚姨:“後來……”
然而好景不長,曆經辛苦創業之後他們並未從此過上太平日子,或許上天注定要這些遊子顛沛流離。
進入20世紀後,隨著二三十年代西方經濟危機以及當地的排華浪潮愈演愈烈,一連串大事件不斷衝擊著這個家族,彼時荷印殖民者也對華人采取一係列苛刻措施,而對於李恪這個肥的流油的家族他們又怎能不垂涎呢?
當年荷印政府便以征收"戰爭稅"、"雙重收入稅"為由要求他們繳納巨額稅金。
雖然富可敵國,可這些金錢都是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對於是否繳納,家族成員之間也爭論不休:
繳納了,等於刮了自己一層皮,而且誰知道他們的胃口會否就此滿足?
但是不繳納,他們肯定不會善罷甘休。
其實李恪也想過反抗,自己本就是行伍出身,而且當年逃難至此也是因為反抗暴政,隻是今時不同往日,現在拖家帶口,而且一把年紀體力早已不複當年;況且自己經常和印荷當局打交道,他知道自己再富有也不可能鬥的過這些西方武裝殖民者。
總之他們越來越感到此地已不利於自己這個華商家族產業的發展,而硬氣的李恪自然不打算向他們屈服,基於國民政府號召及思念故土等共同因素,而是又舉家遷回了上海。
這是一片久違的故土,曾經狼狽出逃現在已能衣錦還鄉,而且故國早已換了天地,而彼時他所搬遷之處的上海已是遠東第一城,繁華不輸歐美。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歸來後,他們重振家業,憑著雄厚的資本和多年的經商經驗,生意依舊風生水起,過著錦衣玉食的奢華生活,後來媚姨便在此地出生……
“閩人,關在門裏是一條蟲,出了門那就是一條龍,”聯想到自己曾經逃難東南亞時的所見所聞,朝暉感歎著總結道,也明白了與媚姨所謂第一個“共通”之處,“所以追溯起來,我們也算是老鄉了?”
媚姨掩麵而笑:“聰明……”
這傳奇的家族史和前半生經曆堪稱一部鮮活的中國近代史,婉玲第一次透過乏味的教科書觸摸真實的曆史,聽得如癡如醉;
沒想到還有這樣的淵源,也難怪當年他們家早年便如此富貴奢華,難怪剛才媚姨聽到鄭成功的故事後心有戚戚,原來……都是英雄之輩。
想到此她又不禁好奇問道:“那麼第二個共同點呢?”
媚姨笑道:“這第二個嘛,說了你們可別吃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