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首倡“四化"的經濟發展戰略目標(2 / 3)

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1962 年 3 月 28 日,周恩來在二屆三次人民代表大會上作《政 府工作報告》中,鄭重地提出:要把我們的國家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 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是一個艱巨的、也是一個十分光榮的任務。為了完成這個偉大 的任務,我國人民需要進行長期的奮鬥。過去,我國人民用“愚公移山”的精神,經過長期 的艱苦的鬥爭,終於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這三座大山。現在,在我國 人民麵前,還擺著經濟貧困和文化落後這兩座大山。我們要繼續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 再用幾十年的時間,把這兩座大山搬掉。我們一定能夠把這兩座大山搬掉。我們應該有這樣 的信心。人民的力量,是創造人類曆史的真正偉大的力量。我們的國家,有著 6 億 5000 萬 的勤勞勇敢智慧的人民。我國的革命和建設鬥爭,我國的社會主義製度,又把這樣偉大的人 民的意誌和力量集中起來了。這是世界上任何國家都不可能有的最有利條件。我們一定能夠 用資本主義發展不可比擬的速度,在我國建成一個獨立的、完整的、現代化的國民經濟體係。 英國和法國花費 300 年時間所做的事情,美國花費 200 年時間所做的事情,我們隻要花費 100 年左右的時間,就一定能夠做到。這是周恩來對我國經濟發展戰略富有遠見的構想。

隨後,1964 年 12 月 21 日,周恩來在三屆人大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為了 這個偉大的曆史任務,從第三個五年計劃開始,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可以按兩步來考慮, 第一步,建立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係和國民經濟體係;第二步,全麵實現農業、工 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我國經濟走在世界的前列。”這是對“八大”規定的經濟 發展戰略的具體化,也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一個重要成果。 把實現四個現代化作為我國經濟發展戰略,是周恩來畢生的宏願。在他身患絕症的 1974年 1 月 13 日,仍挺著重病的身軀,在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發表了他生命中最後的一 篇報告--《政府工作報告》,他重申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和分兩步走的設想。他特 別指出:“今後的十年,是實現上述兩步設想的關鍵的十年。在這個時期內,我們不僅要建 成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係和國民經濟體係,而且要向實現第二步設想的宏偉目標前 進。”

回顧我們黨對經濟發展戰略的思考是頗有意義的。從 1949 年 3 月七屆二中全會到 1953 年製定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把變落後的農業國為先進的工業國作為經濟發展 的戰略。自 1954 年 9 月周恩來首次提出要建設起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 代化的交通運輸和現代化的國防,接著,在 1956 年 9 月,“八大”確定以建立獨立的完整的 工業體係為目標,這對於僅僅提變農業國為工業國作為戰略目標來說無疑是一大進步。周恩 來說過:“工業國的提法不完全。”到 1964 年 12 月,在全國第三次人民代表大會上,周恩來 首次提出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科學技術的現代化為目標並分為兩步走的設想,把建立 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係和國民經濟體係作為第一步的要求,這又比“八大”的提法 大大進了一步,正如周恩來所說:“提建立獨立的國民經濟體係比隻提建立獨立的工業體係 更完整。蘇聯就是光提工業化,把農業丟了。”1987 年 9 月,黨的“十三大”繼承和發展了 上述設想,完整地提出了我國經濟發展戰略,明確指出:“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社會 生產力所要解決的曆史課題,是實現工業化和生產的商品化、社會化、現代化。我國的經濟 建設,肩負著既要著重推進傳統產業革命,又要迎頭趕上世界新技術革命的雙重任務。完成 這個任務,必須經過長期的有步驟分階段的努力奮鬥。”為實現上述經濟發展戰略,鄧小平 提出,“十三大”肯定了要分三步走的戰略部署:“第一步,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 1980 年翻 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這個任務已經基本實現。第二步,到本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 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個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 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然後,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前進。” 準備用 100 年左右的時間,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中 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肩負的曆史使命。這個曆史使命的確定,凝聚了毛澤東、周 恩來和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的心血與智慧,反映了我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

三、實現“四化”,關鍵在於實現科學技術的現代化1963 年 1 月,周恩來明確地提出:“我們要實現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 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把我們祖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強國,關鍵在於實現科學技術的現代 化。”這是周恩來綜觀當代世界經濟、科技發展的趨勢和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的要求,經過長 時間深思熟慮而得出的一個正確的結論。這同他在 1956 年 1 月作的《關於知識分子問題的 報告》中所提出的“科學是關係我們的國防、經濟和文化各方麵的有決定性的因素”的觀點 是一脈相承的。這個正確的論斷,是以兩個方麵的客觀實際為基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