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建立和睦親子關係的幾個大原則(14)..(1 / 1)

青春期的人際發展需求——因為認同和混淆,所以需要同儕團體的認同

在貫穿一個人一生中各個成長階段的發展任務中,青少年時期的發展任務是在建構自己的人生方向和價值觀。幾乎每天早晨起來,這些半大不小的孩子都會迷惑地問自己:“我是誰?我是誰?”內心深處,他們既驕傲地以為自己已經長大,是個有思想、可以獨立作決定的大人,可又十分明白,有很多事情他們根本就不了解、不確定,也無法掌握,所以他們迫切需要在相同處境中的朋友的支持、認同和互相取暖,這樣才不會太害怕,才知道自己不是唯一彷徨孤單的人。

社會心理學家把這個重要的過程稱為:“同儕團體”的隸屬和認同過程。如果我們把這個聽起來有點兒生澀的詞簡單化一些來說,就是如果同學們都有iPad,或都在網上玩一種遊戲,或都喜歡聽某一種類型的歌,那麼,為了尋求認同,我也必須要有iPad,必須要在網上玩那種遊戲,必須要喜歡聽那種類型的歌,這樣才能表現出我是這個團體的一分子,也才有一個可以被團體認同和接納的“入會徽章”。О米О花О在О線О書О庫Оh

而且,不管我們願意不願意,社會心理學家還發現,青少年的情感重心已經由家庭轉向同儕,他們非常重視“別人眼中的我”,而不在乎“自己眼中的我”,對同儕的依賴和需求也越來越明顯。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思維和行為也非常大地受到同儕的影響。所以,作為青少年的父母,我們必須先從理性的角度去理解什麼叫做同儕,為什麼他們會需要同儕,然後才能從感性的角度去接納他們的行為。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為什麼青少年會這麼在乎同學朋友們的看法,原因是,這和每個年齡階段的發展任務有密切的相關。

美國社會學家埃裏克森(Erikson)在他非常著名的《兒童期與社會》一書中,提出了人一生當中,有8個不同階段的發展任務的理論。在8個發展階段中,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危機”,個人如果能克服這些危機,就可以重建自我。這8個發展階段,如下表:

在這8個發展階段中,青少年階段處於人生的風暴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會遭遇許多棘手的問題,例如越來越艱難的課程內容、高考,而這些棘手的問題又必須在短時間之內獲得解決,所以心理上會產生極端動蕩與不平衡的現象。

所以,現在,就讓我們先用理性的思維來認識一些社會心理學家的研究結果和發現。

什麼是“同儕團體”(PeerGroup)?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