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力克天津(1)(3 / 3)

當白吉爾來到北平見到傅作義以後,就明白地告訴傅作義:美軍不僅可以支持傅作義,而且美國政府還願意在今後繞過蔣介石,直接支持傅作義。美國海軍將在渤海、黃海和東海沿岸的有關港口布置力量,幫助華北“剿總”部隊南撤,以保存這幾十萬軍隊的實力。

這時的傅作義也很清楚,到了這種已經兵臨城下的危險時刻,美軍的援助已經不可能有什麼實際意義了。所以他很巧妙地回答白吉爾:

“我是南京國民政府領導下的地方軍政長官,怎麼好直接接受貴國的援助?”這時,白吉爾隻得直截了當地說:“蔣介石先生已經不中用了,中國需要傅將軍這樣的軍人。”對於這種事關大局的言論,傅作義顯得格外小心,雖然他對美國政界的內部爭論早有所聞,但他不知道白吉爾的這種言論是何居心,又是否與蔣介石有關。所以,他對白吉爾的話不作任何表態,仍然說“我是中國的地方長官,不能直接接受貴國的援助”。白吉爾進一步強調說:“今後我們將繞過蔣介石,直接支援傅將軍,這是杜魯門總統的意向。”傅作義還是那句話:“我很感謝貴國的一片好心,不過這方麵問題還是請與南京方麵商談為好。”

白吉爾知道傅作義在這一敏感問題上不願表態,就將話題指向更為具體的問題,他說:“傅將軍,目前中國的局勢,更具體地說,華北的局勢已經很嚴重了……”傅作義順著白吉爾的話說:“中國的局勢,華北的局勢,是很嚴重了。所以,無論貴國政府采取任何行動都是無益的。不過,這是中國人自己的事,還是由中國人自己去解決吧。”傅作義在這裏所說的“采取任何行動都是無益的”,正是不久前白吉爾在給傅作義的信中的原話。這種回答,當然就是告訴白吉爾:美國還要想在華北做什麼文章,已經沒有希望了,傅作義的態度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

白吉爾不願再自討沒趣,隻好十分掃興地飛回青島去了。

單從以上這四次對傅作義的拜訪,也就可以從中見到當時傅作義的處境是相當複雜而艱難的。老朋友來了,用的是勸說;蔣公子來了,送的是高官;大特務來了,給的是威脅;美國佬來了,是要他直接投入美國人的懷抱。他們來北平的最終目的,都是要阻止傅作義投向共產黨、走和平起義的光明之路。在這種情況下,傅作義一直不為所動,堅持不再與蔣介石和美國合作,應當說是難能可貴的。他在這種情況下,雖然對和談進程有所拖延,有其疑慮,不能決斷,也是可以理解的。

傅作義的老師劉厚同在與傅作義多次交談之後,曾經歸納出傅作義在和平道路上有五怕:一怕被人看作叛逆,二怕得不到共產黨的真正諒解,三怕蔣介石會轟炸北平,四怕對不起中央軍,五怕控製不了中央軍。經過這段時間與中國共產黨方麵的接觸和談判,傅作義對前兩怕有所緩和,但對後三怕還依然存在。這裏的道理很簡單,因為他有一塊大心病,就是屬於他的三大主力都已覆滅,屬於他自己的20來個師已經被消滅大半,現有的軍隊基本上都是屬於蔣介石的中央軍係統。單就在北平城中的軍隊來說,李文兵團和石覺兵團的中央軍有十幾萬人,而屬於他的部隊總共隻有四個師。如果中央軍係統的軍隊不願跟著他走和平之路,他的和平進程不僅舉步維艱,連他本人的生命安全都會成問題。

這一問題,傅作義在考慮,毛澤東和平津前線司令部也在考慮。

二、劉亞樓走上第一線

出於對華北地區具體情況的考慮,按照毛澤東原來的設想,無論是對北平或是天津,都存在著用武力攻取和通過和平方式解決的兩種可能性。從毛澤東和中共中央的考慮來說,當然是希望能用和平方式解決,因為這樣可以很好地保護北平這座著名的文化古城,保護好新中國未來的首都,也可以保護好天津這座北方最大的工商業城市,減少人民的生命財產損失。但是,到底是戰是和,最後還得看實際情況的發展,而主要是要看對方的態度。就如毛澤東說過的一句話:“我們畢竟不是敵人的參謀長。”從我方來說,隻能采取“積極談判,立足於打”這一方針,因為和平的取得必須要有強大的武力作後盾,沒有強大的武力,敵人是不可能坐下來進行談判的。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