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民就是義和團的成員,這種稱謂是義和團發生那個年月的,沒有褒也沒有貶,他們的對手,被稱為教民。在那個農民起義比較被看重的年月,中學生都知道,義和團跟太平軍不一樣,沒有統一的領導、統一的組織。但是沒有統一組織的拳民,卻穿著差不多的服裝,黃布包頭,紅肚兜,行為方式也高度一致,都是集中在一處(拳壇)“亮拳”,表演神靈附體(上法),然後舞刀弄槍,用大刀片往袒露的肚皮上砍,紮槍頂著咽喉,展示“刀槍不入”的本領。從山東到直隸,從河南到山西,北方偌大麵積的土地上成千累萬的義和團都差不多,好像背後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操控一樣。
很長時間以來,義和團研究是個顯學,但是學者都忙著給義和團找“根正苗紅”的“爹”(組織源流),隻是這個出身好的爹,總也找不準,大家吵成一鍋粥。有的說義和團源於魯南半土匪性質的大刀會,有的說源於譜係上曾經有過造反曆史的民間教門八卦教,有的則說是源於跟教會有衝突的民間拳會梅花拳。除了這幾樣之外,學者們找到的其他的組織源流,這個教,那個門,總括起來,能有幾十種之多。
“爹”找不明白,兒子的秘密自然也沒人理會,一本又一本的著述問世,但拳民到底是怎麼回事,看了之後,依舊不明白(因為沒有人屑於說)。其實,當年的史料文獻和後來的口述材料說得很清楚,義和團大體上由這樣幾部分人組成:老師,大師兄二師兄,拳民,恩主。老師,或者叫師傅,屬於傳道授業的。義和團的行為方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老師,老師都有“法術”,說起來都是從峨眉山、昆侖山什麼地方下來的,有異人相授,比金庸先生還要早些,給這些山抹上了帶有氣功和武功的神秘色彩。當然,實際上這些老師也都是鄉下人,本沒有什麼特殊的本事,不過見過點世麵,膽子大,敢說,也敢做,就成了老師。
好在要教的東西也不難,無非是點半像氣功、半似技巧的玩意。這種玩意現在依然有人玩,比如用刀往運好了氣的肚皮上砍(注意事項:不能用刀劃,一劃肯定出事),紮槍頂著咽喉(注意事項:找好角度,否則穿幫)等等。還有的有點類似於前些年曾經很是流行的氣功,老師裝神弄鬼弄幾下,接了功的弟子們馬上像神鬼附體一樣,亂蹦亂跳,一跳老高。不同的是拳民們荷槍帶棒,手裏有家夥,而且上法(接功)之後,往往宣稱自己是什麼什麼神仙附體,跟鄉間跳大神的巫婆神漢差不多,跳夠了,馬上精神委靡,回複常態,回家照吃煎餅。當然,老師傳功,也像後來的氣功大師,總是要弟子孝敬銀錢。
不是一個拳壇一個老師,老師要到處走,義和團就是在老師的走村串街中流行開來的。老師雖然號稱傳的功法各有玄奧,但就跟前些年氣功熱的時候的氣功一樣,雖然大師們的門派不同,據說奧秘也各異,但基本的招式卻大致差不多,所以天南地北的拳民,比劃起來,外人看上去,就都一樣了。應該指出的是,義和團運動過後許多年,華北鄉村興起紅槍會的時候,類似的老師,類似的功法傳播,又出現了。新麵孔,老招數。
義和團拳壇的真正骨幹人物,是被稱為大師兄二師兄的人。這些人或者是對氣功感悟性好,或者有點武功底子,或者脾氣比較暴,拳民行動的時候,一般都是這些人領頭,燒教堂,殺教民,動真格的,需要這些人帶頭下手。當然,下手的時候,原本在拳壇練的本事,大多用不上。對方要是弱,比如婦孺什麼的,就剁成肉醬,對方如果強,堅持抵抗,多半也就算了。
拳壇的多數,是一般的拳民,老少都有,小的十歲上下,屬於義和團的兒童團,老的七八十的都有。這些人平時的時候,在老師的指導下,在大師兄二師兄的帶領下,在拳壇上演練,個別有條件的地方,還有民間鼓樂伴奏。這種演練,在美國學者周錫瑞看來,很有表演性和儀式性。的確,看當時人的記載,拳壇經常有很多人圍觀,跟看戲似的。後來氣功熱的時候,每逢大師出場,聚眾練功的時候,好像看的人也很多,可見古今一個道理。當然,拳民不可能隻在家門口表演,還要出去幹事(其實真有不少拳民不打算出遠門的,隻在家鄉玩玩算了,但袁世凱做山東巡撫,非逼著拳民北上京津,說是那邊有鬼子打,實際上是以鄰為壑),出去幹事的時候,殺殺燒燒,吆喝呐喊,全指著這些普通拳民。
除此而外,一個拳壇,還有若幹不經常出現,但卻不可缺少的人物,他們算是拳壇的後台或者叫恩主。這些人多半是鄉紳或者富戶,以武舉居多(武舉人和武秀才)。明清兩代,雖然文、武都有科舉,但軍隊的軍官卻基本上不由武舉來充任,大多行伍出身,武舉基本上成了人們求個功名、改變身份、取得紳士資格的一種方便門路(比起文舉,考試也相對容易通過),因此,武舉成了鄉村社會低級紳士的代名詞。這些人比較閑,好生事兒,所以,官府鼓勵,拳民起來的時候,他們往往樂於摻和其間,為拳壇張羅個吃喝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