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是個神奇的地方,每天它目睹了無數次的分離,一樣經曆無數次的相遇。
從我選擇離家去讀大學開始,站台和我就不離不棄了。我從好奇,到厭倦,到喜歡上它,不知道是不是命運的安排。
我心中的站台不是現在如機場般豪華、到處都是鋁合金玻璃窗、反射出耀眼陽光的站台。它隻是任何一個普通城鎮間的站台,有著鏽跡斑斑的軌道,油漆脫落的牆壁,人群中汗水的味道,也少不了站台上推車賣著當地小吃的小商販們。如果這停站的時間不是太短,我通常都會走出車廂看看,呼吸一下車窗外的新鮮空氣。以前的小販們不像現在隻賣泡麵、瓶裝飲料,通常還會有當地的特產。比如南京的鹽水鴨、蘇州的豆腐幹、無錫的糖醋排骨、山東德州的扒雞、桂林的米粉、等等。它們足以彌補了火車上的夥食難以入口的尷尬。我始終有個固執的觀念,好吃而且地道的食物一定不在那些裝修豪華的大飯店裏,恰恰是在某個你毫不留意的街頭小巷間。站台也是一間間濃縮了的無名小店。
我曾停留過許許多多個站台,當火車慢慢駛入那個到達的站台時,往往是心裏最充滿期待的時刻。因為拋棄了一路舟車勞頓,旅途即將開始,即使那不是你的家。享受旅途,則一定要享受這種不確定的歸屬感。
那個曾經的我喜歡旅行,喜歡旅途中的美食,喜歡不確定的新鮮感,而九年前我曾到過的一站改變了我的一生。那是一年中我最愛的秋季。那個位於中國西南的小城有著它平易近人的魅力。在我見識到它豐饒的植物資源以前,我便被它所吸引。之後,我會愛上花草植物和自然的美麗,完全拜它所賜。
我用略帶疑惑的腳步慢慢走出這個不算大的站台,穿過鐵欄杆。站台外是一個小型的廣場,中間有一個圓形的花壇,裏麵零散地開著野花,沒有很好地打理過,印象中它們就是灰色的。
你很高大,在稀疏的人群中,穿著黑色T恤和深藍色牛仔褲,我一眼就看到了你。其實我相信每個人相愛都是有理由的,隻是這個理由似乎永遠也無法說清,或許隻是命運的安排。
我們上了同一輛出租車,慢慢駛離了那個站台。之後的很多年裏,我都沒有再到過那裏,人生的意義在於不斷前行,即使我是個容易懷舊的人。我希望我們一起去更多更多的站台,去擁有更多更多美好的回憶。
你和我一樣熱愛美食,我們一起吃的第一樣東西便是路邊熱氣騰騰的鍋魁。四川的鍋魁其實很像北方的燒餅,可以做成甜、鹹等各種味道,也可以中間夾了菜一起吃。我吃的第一個是鍋魁椒鹽味的,一口咬下去,花椒的香氣和麻辣感充斥了整個口腔,舌頭雖感覺已有所麻木,但好像已被它迷惑了,還是忍不住要吃完它。後來看到成都人車輻寫的《川菜雜談》,有一篇“美學家和鍋魁”。裏麵說到,“他聯想到往日花會上打鍋魁的音響效果,已成為一個離鄉多年忘不了的鄉音。那種類似川劇鑼鼓以及金錢板的打法……在色香味之外,平添音響效果,於口腹之欲外又得聆聽之妙……”
我還記得當時你說一個鍋魁也可以吃得很快樂,幸福多簡單。很慶幸我們對於幸福的定義如此相似。我想這是我們會在一起的原因,與其說是一個站台改變了我們的命運,還不如說是我們自己。
鮮肉鍋魁
材料
·麵粉250克,溫水125克,豬肉少許,鹽,花椒麵,薑末,蔥末
做法
·麵粉加水,少許鹽合成光滑的麵團,放在一邊待用;
·取豬肉少許,剁成肉末;
·鍋中放油加熱,放入剁好的肉末、鹽、花椒麵、薑末、蔥末,翻炒至熟;
·將剛才和好的麵團分成大小相同的劑子;
·取其中一個,用擀麵杖先擀成條片;
·抹上一層油,放少許炒好的肉末,把它卷成筒;
·隨後把卷好的麵團壓扁,再擀薄,然後稍擀成圓餅狀;
·平底鍋內放少許油,把擀好的麵團放入,烙至兩麵金黃,即可。
·傳統鍋魁的做法一般是先煎完再放入爐內烘烤,表皮會更香脆。但是在家做不具備這樣的條件,用平底鍋煎的效果也不錯,趁熱食用更佳。
·鍋魁也有很多不同的風味,甜的、鹹的或者純白麵的都有。喜歡的話,都可以按照類似的做法加以嚐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