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婆豆腐,其實應該叫陳麻婆豆腐,起源於清朝年間成都萬福橋頭,在一間簡陋的灰瓦破房裏由陳氏婆婆所創立,因臉上有麻子而被戲稱為麻婆,流傳至今,已有將近五百年曆史。一聽這樣的菜名,便由衷地感覺特別接地氣,充滿人間煙火味道。而我愛的,就是這樣的味道。
在來到四川以前,我也吃過不少回麻婆豆腐。最早一次在上海的一個小飯館裏,端上來的麻婆豆腐顏色淺黃,入口隻是鹹辣,沒有加入爆香的牛肉末和大量花椒麵,自然也沒有鮮香麻了。後來在北京讀大學,學校的小餐廳裏就有麻婆豆腐,那次沒有忘記放肉末和花椒,味道自然更上一層樓,但是最後勾了特別重的芡,湯汁太過濃稠黏膩,讓豆腐少了那種爽滑的感覺,無疑也是不夠正宗。
好吃的麻婆豆腐在視覺上要顏色紅亮,勾起無限食欲。口感上,肉末幹香,豆腐鮮嫩;味覺上則是麻、辣、鮮、香的平衡,不能讓一味特別突出,從而掩蓋了其他的味道。豆腐須柔嫩而味道有力,光有麻舌頭的麻婆豆腐也不是一碗真正好吃的麻婆豆腐。
對於像我這樣的外省人來說,到了四川就一定會去吃麻婆豆腐,但是對於你而言,麻婆豆腐隻是一碗普通的、可有可無的家常菜,未必是四川菜係的精華。不過,你的善解人意就在於你知道我想吃什麼。我們一起吃的第一頓正餐,你便點了麻婆豆腐給我,此外還有一份讓我難忘至今的麻辣田螺。
那是一家離車站不遠的小飯店,裝修卻是很古典的風格,深色的木頭桌椅和半掩的粗布門簾。從門口向裏望去,店裏的客人不多,加上我們也就三四桌。還未進門,川菜館那種特有的麻辣便闖進我的嗅覺,莫名地,我就有了一種回到家的親切感。
我們並排在長凳上坐下,我挨著你身邊看你翻看菜單。我記不得我們點了什麼,隻記得那是我第一次在四川吃到麻婆豆腐,而那盤田螺則太過麻辣一直刺激著我的味蕾,你邊看我吃邊笑,也讓我久久難以忘懷。
麻婆豆腐端上來的時候,裝在一個類似粗陶的深紅色大碗裏。上麵飄著一層油亮的紅油和花椒麵,白色的豆腐若隱若現。離遠處就已經可以感受到它的鮮香。你拿起我的碗,給我舀了兩勺放在我麵前,要我嚐一嚐這“正宗”產地的味道。我卻突然沉迷在你深情的微笑裏,還有這樣被你關心照顧的感覺,讓我在多年以後都依然會等著你為我夾上許多我愛吃的菜。
“你在看什麼啊?”你響亮的聲音讓我一下了回到了現實。我用勺子輕輕舀了一整塊豆腐,豆腐的形狀基本完好如初沒有破碎,勺子剛湊近嘴邊的時候就有一股香味撲鼻而來。上麵的花椒麵讓我這個很少吃麻辣的人嗆得咳嗽起來。你在邊上看著我大笑,遞給我一杯茶,我心裏湧動的感覺就宛若這碗麻婆豆腐,溫軟而熱烈。而讓一碗普通的家常菜變得美好的,就莫不是這種親切而樸實的瞬間了。
我在你的一番小嘲笑中斷斷續續吃完了這頓麻辣十足的午餐,方才感覺時間過去了好久。午後的陽光已經沒有那麼炙熱,照在稀疏的樹葉間,灑落在地上斑駁陸離的光影中。
親愛的,你若是要問我愛情是什麼?那麼我想,就是這樣一碗麻婆豆腐的時間,可以讓我仿佛忘記了全世界。
麻婆豆腐
材料
·鹵水豆腐一塊,牛肉末50克,郫縣豆瓣醬一勺,植物油兩勺,辣椒油一勺,蒜泥、薑末、香蔥適量,醬油、鹽、辣椒、花椒麵、水澱粉少許
做法
·把豆腐切小塊,放在鹽水中快速焯一下,注意不要弄碎豆腐;
·熱鍋中加一勺植物油,放入牛肉末煸香,盛出一旁待用;
·鍋中加剩下的植物油,放入郫縣豆瓣醬炒香,放入蒜泥、薑末和辣椒炒至油色紅亮。加入半杯水和豆腐一起,輕輕晃動鍋子讓其燒透;
·加入牛肉末晃鍋略燒,加少許鹽和醬油調味,最後加水澱粉大火勾芡收汁;
·將豆腐盛入碗中,灑花椒麵和蔥花,最後淋一大勺辣椒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