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也有自己的青春期。“文革”時期,就是一個大麵積的青春期病症湧現,卻把疾病當真理的時代。種種現在看來荒謬之極的運動,為什麼能夠如此大規模地展開,為什麼尤其在年輕人中間得到最大的響應?這就不僅僅是一個時代問題了,我認為它多多少少有著我們人類青春期本身內在的特征。
那種以為真理在握所導致的“我的原則”,其核心是在強調自我。現在我歲數大了,發現凡是引發爭鬥的、表現自我的“真理”都不能算真理。
真理隻有一個,但誰擁有真理是一個問題。以前看到有個詩人說:“我相信真理,但是我不能說出來,怕別人把它當做我的發現、我的發言,以至於為所有權再次引起紛爭。因此我寧願不說出來,讓真理的位子空著,對那個方向保持著敬畏。大多數情況下,有敬畏心暗示真理的存在也就夠了。”
詩人說到了我們人類最難解決的問題:人人都渴望真理,但我們打著真理的旗號進行的紛爭和造成的災難卻是最多的!我們說真理隻有一個,也具有相當的危險性。它隻有一個,那麼擁有的人也就很少。但往往誰都認為自己擁有真理,都比別人高明。爭當聰明人,不做傻瓜,這是世間最常見的紛爭。真理絕非為個人和某個團體所獨享,它必須是全人類的。所以真理的力量首先激發人們產生磋商的動機和行為,為了磋商,人們應該製定信息透明、信息共享的製度,不應該有壟斷知識的權力階層,不應該有信息黑幕,不應該因為知識的不公平傳播造成人類在智力上的不平等,更不能因此劃分人的三六九等。這就需要人人均有學習知識和了解真相的公平機會。我們說磋商的第一個原則是平等,不僅僅包括人格上的平等,同時要求圍繞磋商主題所需要的相關信息必須是透明的,人人都能獲取的。這樣人們的分析能力才能站在同一個層麵,交流和判斷才能真正有效。
營建這樣一個尋求真理的公平環境是必需的,否則真理就會因為每個人依據不同信息得出的不同結論變成很多個,教人不知所從。我們看到擁有各自信仰的教徒之間發生矛盾,而不同民族依據自己的真理與其他民族發生的爭鬥依然此起彼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個重要責任,是把發達國家的知識傳播到不發達國家,就是希望從知識和信息共享的基礎做起,抹除人們的差異,最終希望人們的“真理”越來越少,分歧越來越少。歸根結底,真理應該是對人有益的,但不是僅僅對少數人有益,真理必須對全人類有益才能算得上真理。從集團到個人,在朝向真理的道路上,最重要的就是消除自我。
消除自我,已經成為通往真理道路上的人們的共識,但它絕不是一個空談,必須深入了解他人,進入磋商才能完成。我們說磋商的目的是為了尋求人人都能分享的真理,而磋商的另一個偉大作用,就是能夠徹底有效地消除自我。
他人就是你的福祉
20世紀中期有一句流傳很廣的話,叫做“他人即地獄”。這句話我在很多80後、90後的博客上都看到過。我借用這句話,說一個相反的意思:“他人就是你的福祉。”
我堅信一個人的幸福永遠要依靠他人的協助,你可能有一粒幸福的種子,那也得依靠他人的土壤來培育。重要的是要播下幸福的種子,而不是苦難的怪胎,否則別人的土壤不會供給你養分。
如果懂得付出,愛別人,你就播下了幸福的種子。反之,如果你依然像個孩子一樣隻知道索取,但你已經是成年人了,會舞槍弄棍了,那就是一個給他人造成災難的怪胎了。
要學會愛不容易,但是你不學會愛卻活不下去,因為愛的行為是付出,事實上你不得不付出。人類社會結構的基礎就是相互交換,隻有付出才會有回報。我們不能違背這個原則。愛不是什麼高妙務虛的理念,它異常現實,愛他人就要有益於他人,而且愛是一生的學問,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起就在學習它。這就涉及到我們的教育方式,我們的教育是不是能讓孩子學會愛,學會付出?我想,首先父母不應該打孩子,因為打孩子向孩子展現的是暴力,被孩子學去了不好;其次也要注意我們對孩子的成長教育的方向對不對。現在父母們培養孩子,焦點是期望孩子將來要成功、出人頭地,這種對競爭的過於強調又令孩子形成他人是敵對方的概念。有一個咖啡的廣告就很不好,表現的是喝了某某牌咖啡,那個女白領很快寫出了報告,於是她飛騰起來,高跟鞋踩著前麵男同事的頭,一下跳到老板麵前,搶先把報告交給了老板。我覺得這就在強調一個社會價值觀,在強調競爭,告訴大家一定要超過別人。過去為了反對大鍋飯,強調競爭是有益的,現在還是那麼強調,甚至競爭成了唯一的價值觀,越演越烈,“他人就是地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