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公司的管理也實施“無為而治”的管理方式,常常被批評為不懂管理,但我想公司健康快速的增長證明我的管理方式是有效的。
認同世界的不確定性,實質上是讓我們對未知的世界要有一份敬畏。我們現在甚至連自己的身體都還沒搞清楚,癌症、艾滋病還在危害著人類的健康,我們怎麼可能把全世界的事都搞清楚呢?持確定性觀點的人太固執了,我們要多懷一份敬畏之心,摸著石頭過河。
創新其實是精神進步
“創新”現在可能是媒體和大眾比較關注的事情,也是比較時髦的詞。每個人都談他們的創新,但有一個共同點:三句話不離本行,都沒有脫離自己的產品。大家也都談到了創新,都在講一定要自主創新,別讓外國資本主義掐斷我們的脖子,也講到我們還很落後,先把基礎工作做好再創新,我們跟別的國家不能比。
說句實在的,大家在談論的自主創新,我有點不太能夠理解。我不知道自主創新是不是就是每一個公司、每一個行業在內部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如果是這樣,那實際上創新是很難的。創新是發現新的領域,常常是在那些跨行業的區域、沒人關注的領域才會有一片新的天地。如果把自己封閉起來,隻關心自己家的一畝三分地,創新起來就會非常困難。
我想象的企業創新,首先要將視野投放到人類廣闊的生活需求中去,還要以人類的精神進步為前提。創新最可怕的敵人是不能從根本上以精神的進步為前提,因為隻有精神進步才能發現和創造美好,沒有精神進步,創新就變成一句空話,所謂的創新產品也就是一些外表新奇卻沒有實際意義的花架子。這句空話,再被某些急功近利的人變成一句空洞的口號,那大家就會走到創新的反麵。
我一直認為人的靈魂、精神是可以得到啟示的,而帶來這種啟示的有時可能是一本書,有時是與某人的一次談話,或者是一件事,又或者是一幅藝術作品,是一首詩,再或者是佛教中的一個小故事,是阿難尊者的一個微笑。在禪宗中,這種靈魂的啟示可能是出其不意地大喊一聲,或是打你一拳,或是掃地的時候一個小石子撞到竹子上發出的聲音等等。在某一個時刻,某一個特定的狀態下,這些事件與人的心靈發生了共鳴,人的靈魂就得到了啟示。無論如何,任何啟示都是個人發自內心的活動,與旁人基本上沒有什麼關係,旁人的經驗也沒有太大的用處。別人用一種辦法得到了啟示,對你來說就不一定行得通。所以有句話叫“自行見證”,模仿是沒有用的,靈魂的啟示是無法簡單地去重複的。
創新實質上是靈魂的啟示,是精神的進步。我寫的這本書,歸結其主題,其實就是我從物質追求到精神追求的心路曆程。一個人走著這從物質到精神的必由之路,我把企業當成一個人來看,也走著這必由之路。在企業中,既有奠定物質基礎的市場方法、經營管理,同時又有著高層麵的傾向於精神的追求。我們SOHO企業,工作是提供高質量的住房,同時又將我們追求自然、人性化、環保、人跟人相互和諧共處等精神理念灌注其中。通過我們的每一件產品,其實都能看到我們的理想。如果讓我對我的公司下個定義,我願意說我們是一個與社會大眾分享理想的公司。
企業生產理想
我們做任何一個產品,都是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的反映。物質產品是精神意識的反映。例如一些惡俗的建築,貼金貼銀,門口一個大獅子,每一個地方看起來都刺眼得不行,好多還都掛著大紅燈籠。大紅燈籠,天安門廣場掛兩個還覺得不錯,但大街小巷都是大紅燈籠,裏麵也貼金貼銀,就顯得特別頹廢,沒有精神的追求。這種腐朽風格,在我們的產品裏是不合格的。我們的產品應該是人性的、自然的、環保的、健康的、向上的、人人平衡的生活方式的體現。無論我們做住宅、商住兩用房,都倡導這樣的生活方式。
我常常跟大家說,你的客戶跟你的關係就像鑰匙跟鎖的關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跟我們的價值觀、審美情趣比較相同的人,一看我們的產品就會受到吸引,就會成為我們的顧客。所以我對我們銷售員的要求是隻需把產品介紹清楚就可以了,不需要過多用力。人的審美和需求各有不同,你的產品中的戶型布局、材料特征、裝修效果,實際上都包含著密碼。如果客人身上的密碼跟你的密碼對應了,鎖就開了,他就是我們的客戶。他要不是你的客戶,沒有你的密碼,任由銷售員怎麼跟他說,這是好房子,是豪宅,住進去肯定怎麼怎麼樣,他也不會接受,就算買下了,入住以後也跟你鬧別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