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理想照進市場(3)(1 / 3)

我們現代城是北京第一個做居室裏有落地玻璃的樓盤,因為我們覺得人應該跟大自然更好地接觸,應該看到更多的陽光,有更加開闊的視野。我們的想法是一堵牆就應該是一麵窗,應該有風景,應該讓住戶由此和自然聯通。這一點現在的玻璃質量完全可以實現,安全和保溫都沒有問題。結果做完之後,很多人喜歡得不得了,但客戶中有一個老太太見到我就跟我說:我買了你的房子,但你得退錢,因為我有恐高症,離落地玻璃一米的距離不是屬於我的,我不敢去那個範圍。另外,我記得為了讓我們的房屋更有自然感,我們在走廊裏麵放上專門從郊區找來的青石板,沒有磨光的那種,就是自然的青石板,放在高樓裏,讓人感到雖然是住在高樓,但也能接觸到自然元素,有一些自由的感覺。有的人看了就覺得好,說這是後現代主義。但有一個老太太就質問我:“你去過香港嗎?看看人家香港的豪宅,都是花崗岩,磨得亮亮的,亮得能照人,你怎麼搞青石板?”這就是密碼不對,如果密碼沒對應上,他就會從你的窗簾、色彩等等各方麵挑你的毛病;如果你密碼正確,那就勝過千言萬語。現代城被一些人認為是提供給具有現代意識的人的理想的居住社區,卻不能滿足20世紀30、40年代的價值觀。

我們設計產品的時候,核心就是提供需求的滿足,當然這種需求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特征。我們把握住了現代人的需求,並且把這種需求明細化、具體化,具體到顏色、落地玻璃等處的細節的設計。我們說到的企業文化,應該精心演繹在產品上,而不是跑出去到公眾麵前跳個秧歌什麼的。

社會是有各種各樣需求的人的組合,人們千差萬別,通過各種渠道尋求滿足。我們隻能找到其中一部分,挖掘他們對生活的理想,提供具體的符合理想的產品。所以我們做產品,要有創新,其實應該非常深刻地把握人們的內心需要。有很多符合人們理想的產品,被人們如明星一樣地追捧著,例如蘋果電腦、蘋果手機、Google的網絡服務等等。人們不僅僅消費著這些產品的使用功能,還消費著它們新穎的哲學理念。這些產品體現了真正的創新,他們帶動了時尚,驅動著生活發展出新的可能。因為這些優秀產品不僅僅提供了使用功能,還提供了某種精神的啟迪,因此受到明星般的對待。現在有不少圍繞這些優秀產品的使用而建立起來的朋友圈子,在網絡上你能看到很多這樣的圈子,這是眼下商業社會的特征。

作為社會中各種組織形式中的一個,企業在當今社會顯現出最強大的活力,是我們邁向理想生活的最直接的途徑。就拿我們公司來說吧,我們生產房子,同時也生產理想與顧客分享。我們希望簡單自然的生活空間,因此我們的社區建築風格崇尚簡單、自然。顧客入住也是因為他們喜歡這種風格。我們和客戶,其實就是物以類聚,共同欣賞某種文化、某種品味、某個理想。在現代城,我們就集合了一群喜歡和欣賞簡約主義的朋友。這時候,企業就成為某種具有領先性的文化的帶頭人了。

在產品設計上我相信,企業不是被動的,而是主動的。你有資金、有研發能力,必須走在前麵。很多時候需求並非是來自市場的,廠家被動適應它,正好是反過來的,應該是由商家主動地引領它們。我舉一個例子,設想40年前手機還沒有出現的時候,我們去問大家,你有沒有這個需求?大家會說沒有這個需求,因為家裏有電話就可以了。手機這個市場有沒有,我需不需要買個手機?這個就需要引領,當商家把這個產品創造出來,人們就不斷挖掘它,需求就越來越多。也就是說,企業更應該主動引領、創造需求,甚至企業本身就是時尚的、先鋒的。

最優秀的企業就是市場先鋒,他們生產出符合理想的商品,他們推出的產品和服務有著令人歎為觀止的創新。最優秀的企業創造需求以及時尚,次一些的企業去迎合需求,也可以活下去。微軟就是一個先鋒企業,Windows係統影響了全世界。MP3的問世,改變了多少人的習慣,把多少行業消滅了:音響不需要了,因為MP3隻要插一個喇叭就可以了;碟以後也不需要了,因為一個MP3裏麵就可以裝26萬首歌;歌曲從哪裏找,通過網絡下載就可以了,整個CD行業過不了10年就跟現在的算盤業一樣古老了。可是,它又產生了多少個新的行業?這的確是創造性的產品力量發揮得最好的體現。

CBD之夢

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帶著好奇的目光去了歐洲、美洲、澳洲和亞洲等地方,看到了巴黎的拉德芳斯、日本的新宿、新加坡的萊佛士坊、美國的華爾街和香港的中環。高樓林立的大廈令人向往,我被告知說:這就是CBD。

北京什麼時候才能有這樣的建築?什麼時候北京現代化的麵孔CBD才能形成?我們在建設北京的CBD中能做點什麼?帶著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我們形成了建設現代城最初的想法。在北京CBD規劃的區域內,我們把北京二鍋頭酒廠建設成了今天的現代城。這幾年的建設讓我們的生活充實而又緊張。這幾年來北京CBD的建設,與我們的理想、工作和公司的業績緊緊地聯係在一起。我們一直在思考,我們建的房子如何吸收科技進步的成果?我們建的房子如何去適應市場?我感到一個新經濟的時代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