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白瑪多吉的藏地 香格裏拉·鬆讚林卡係列酒店(1)(1 / 1)

馬燈亮起來!

香格裏拉晚上8點,透亮的天光足以看清楚低空白色的浮雲,高聳的鬆讚林寺金色屋頂似乎吸收了太陽過多的能量,在月亮初升的時候釋放出奪目的光華。相比之下,與鬆讚林寺一田之隔的半山上的鬆讚林卡酒店顯得清冷許多,隻有微弱的地燈像星空一樣慢慢地亮起來,那是酒店的工作人員在沿路點馬燈,馬燈一盞一盞亮起來。酒店向晚的風景,就全在這一片零碎斑駁的燈光裏。

鄉野晚來無生活。出了房間來,沿高低的石頭路散步,5分鍾即穿過酒店的邊門,行至青稞麥田,從莊稼裏一條泥土路往鬆讚林寺的方向緩慢地走,空氣很清新,視野也很清淨,田野裏的青稞架自成一片風景。穿過麥地的時候,就可以看見酒店的全貌了。這是一片全部依山勢而建的石頭建築,24棟,上下兩層的格局,錯落有致。

老板白瑪多吉是當地出生長大的藏族人,常年在北京工作生活,開酒店的機緣來自於10年前他為了裝修在北京的房子去潘家園淘藏櫃時,意外收獲了大量不可多得的藏式老家具。作為對藏族文化的全新理解和傳播,白瑪在2000年開始了第一家酒店鬆讚綠穀的經營,這家開在鬆讚林寺旁邊、由自家住宅改建而成的小酒店,雖然已成為香格裏拉地區最具口碑的精品酒店,但它遠遠不能表達白瑪想要全麵闡釋藏族文化與精神的想法,於是這家擁有75個房間、在一片山地上花3年時間全新建成的鬆讚林卡,就成了白瑪一次相當透徹的藏式文明表達。

藏式民居有兩種主要的建築形態,與香格裏拉當地比較多的土木結構建築相比,用石頭砌的碉樓建築(主要在西藏、四川藏區)在白瑪看來更適合這一片山地。也正是因為這一最基本的決定,整個酒店的建築,幾乎彙集了尼西和塔城地區所有還掌握一定石牆建築技藝的工人。最多的時候,現場有300個工人同時開工。就近開采來的大理石材,要手工碎成小塊,然後砌出規整的四麵牆身--規整的重要性,就在於大小石塊要契合得具有美感,並且采用幹砌,水泥漿不能露出牆體,全要收在裏麵,最最重要的是,整麵牆身石塊的外沿相當整齊,棱角方正利落,看起來充滿藝術的工巧。灰黑色大理石與紅色的窗框、柱欄相搭配,更有一種精致雋永的美感,這就是白瑪選擇這種建築的重要原因吧。遠遠地看,因為周邊再無別的建築,這一叢石頭房子,仿佛從土裏生長出來,充滿生命的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