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之惑(1 / 3)

在地位、名聲、財富的誘惑之後,人生還會遇到一個大誘惑,那就是潮流。

到了今天,此惑尤甚,常常趕過了前麵幾惑。

潮流之惑,也可以衍伸為時尚之惑、趨勢之惑、信息之惑、網絡之惑、傳媒之惑。一看便知,此惑大矣,此惑盛矣,此惑難逃矣。

為了說明“潮之惑”,我還要說說那段已經說過的往事。

那年我考察人類古文明遺址,大半年時間天天尋路,又天天逃奔,看不到電視和報紙,與現代文明完全脫節了。我想把句號劃在北極,因此有一位當代亞洲傳媒界的領袖特地從**趕來為我開車,以示隆重。這天正下大雪,從赫爾辛基開車到北極要十七個小時,我希望他趁這個機會把半年來世界上發生的事情一一告訴我,為我補課。這對他來說一點也不難,因為他天天泡在傳媒堆裏。

他開始給我講這半年來國際間所發生的大事,但從表情看,似乎從興奮轉向了迷惘。他斷斷續續地給我講了幾件,然後就沉默了,好像還在挑選,但挑選得非常艱難。我一看手表,他隻用了十分鍾。然後,他笑著說:“就講國內的吧。”遺憾的是,他隻講了五分鍾,就搖頭說:“沒了。”

“沒了?”我非常吃驚。整整半年,國內外發生的大事,隻夠講十五分鍾?

他知道我在疑惑地看他,便說:“當事情過去之後,連再說一遍的動力也沒有了,因為已經一點也不重要。”

但在我聽來,他選出來的這幾項,也都不重要。

這事對我們兩個都產生了震動。彼此好一陣不說話,隻讓車在大雪中靜靜地走著。

他,天天與新聞打交道,卻從來沒有一個機會,讓他撿拾在剛剛過去的半年中值得私下再講一遍的事情。如果我此刻不問,他明天又會投入新聞的滾滾洪流之中,辨別、估量、判斷、評論,充滿了專業激情。我此刻一問,他蒙了。我快速地瞟了他一眼,估計他在想著有關自己職業的悖論。

他或許在想,自己從事的傳媒事業就像眼前雪路中的車轍,剛剛留下,立即就被大雪淹沒,似乎什麼也沒有發生過。

我也在想自己的事。原先我有點可憐自己,那麼長時間獨自在遙遠的異國他鄉漂泊。但現在我卻可憐起一直生活在“文明圈”中的朋友來了。他們每時每刻都把自己捆紮在信息堆裏,忙不堪言,但結果,“連再說一遍的動力也沒有了”,這話是最徹底的反諷。

這件事,我曾在《君子之道》一書中提到過。據說很多年輕朋友讀到後,把手機上的網絡圈子重新刪削了一番,然後反複向我表示感謝。因此我要在這裏再說一遍,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讀到。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聰明人,都避不開這樣嚴重的生命浪費?從淺裏看,是出於日新月異的技術誘惑;往深裏看,是出於人類在本性上的“軟肋”。

人類在本性上有一種很不自信的“大雁心理”。怕脫群,怕掉隊,怕看不到同類的翅脖,怕一旦獨自棲息後不知道明天飛翔的方向。

因此,他們不能不天天追趕。時間一長,對追趕這件事產生了依賴,對於追趕之外的一切,已經不再思考。

新聞和信息,就是一種似實似虛、似真似幻、似有似無的追趕目標。

當然,新聞、信息、傳媒、網絡在當代社會,具有不少正麵意義。但是,它們變成了一股強大的氣旋,把太多的東西旋轉進去了。旋轉進去草木泥石倒也罷了,問題是,旋轉進去的是無數有獨立智慧、獨立品格、獨立創造力的生命,讓他們天天在極快的滾動中同質化、異己化、平庸化,直到衰老。

無數美若秋水的眼波,在閱讀著一則則充滿套話的低劣報道;千萬冰雪聰明的頭腦,在麵對著一則則故弄玄虛的愚蠢笑話……我們天天以極度的珍貴,兌換著極度的無聊。

當大家身處無聊而不感到無聊,這場極不公平的兌換已經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