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現代化事業,百多年來磕磕絆絆,走到現在也還是步履蹣跚。雖然走得艱辛,還是有人一直在走,路上行人稀少不足為慮,隻要不斷有人驚醒,路上總有一天會人潮洶湧。對於後來者來說,這路是誰開辟的,是誰最先帶著國人走上這條路,也許並不重要了,可是當我們反思百年曆史的時候,就不得不去追索這些消逝在曆史風煙中的人物影像,否則,我們的曆史就是一片讓人心慌的空白。
這些先行者中,都有些什麼人物?現在大概沒有多少人會反對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等封疆大吏列為中國現代化事業的先驅了吧。袁世凱呢?袁世凱不也是晚清最著名的大僚麼?他算不算是個先驅人物?
袁世凱是一個“改革家”,這一個說法多少有點讓人感覺陌生。其實,隻要列出他的政績,這個結論就無可爭辯。
袁世凱1995年開始在天津小站練兵,他是中國第一個引進現代西方軍製和操法的將領,是中國軍事現代化的先驅,他主持編寫的兵書,始終是中國現代軍事史中繞不過去的經典。
袁世凱在天津首創中國巡警製度。1902年5月,袁世凱在保定創設了警務總局,挑選了500名巡警,設了五個分局,分布在城廂內外。同時,責令趙秉鈞在保定開辦巡警學堂,聘請洋人充當教習。保定巡警學堂也許是中國第一所警察專業學校。袁世凱在保定創辦警務總局時,天津還未交還中國。他之所以創辦警務,與籌備接收天津有很大關係。當時,八國聯軍照會清政府,規定天津周圍二十華裏內不許駐紮中國軍隊。袁世凱憤於這一屈辱要求,將其辦公地轉往保定的直隸總督府,堅持聯軍退兵之前不入天津。但聯軍要求直隸總督保證地方治安,所以袁世凱化兵為警察,將北洋軍各鎮中即將退伍的3000兵士,訓練成為巡警,開進天津,這樣既繞開了聯軍的限製,又維護了中國的主權。
他在直隸總督任內,天津建起了第一家發電廠,第一家自來水公司,第一個電話交換局,第一個市政衛生和交通體係……
他采用西法建造大量工業建築和公共建築,從此天津被譽為“萬國建築博覽會”。
他整頓直隸吏治,成效卓著,成為清末新政中最為人矚目的善政之一。他規定,凡是分發到直隸任職的官員,都必須自備學費去日本留學考察三個月,否則不準到任。
1906年,正是他和張之洞聯名上奏,廢除了連綿上千年的科舉製度。
他和張謇等立憲派人物內外呼應,一力促成了1906年以後的“預備立憲”,是清末大員中呼籲憲政最熱衷,推動憲政最紮實的風雲人物。美國漢學家任達在《新政革命與日本》一書中開宗明義地說:“粉碎了經曆2100年中國帝製政府模式及其哲學基礎的,不是以孫中山及其同伴為中心的1911年政治革命,相反卻是1901年至1910年以晚清新政為中心的思想和體製的革命。”提起晚清新政,我們不應忘了袁世凱和他的同僚與對手,包括張之洞、張百熙、趙爾巽、端方、岑春煊、沈家本……
1907年,全中國曆史上首次舉行的地方選舉,就是袁世凱主持推動的天津市政選舉。
最為影響深遠的是,在直隸總督任內,他興辦了大批新式學校,從大學到中學到小學,從綜合性學校到各種專門學校,短短幾年時間裏,他興辦的新式學堂居全國首位。
中國人今天仍熱情傳誦詹天佑修京張鐵路的功績,可是再也沒有人談及,這條鐵路的決策、資金籌措,包括決定用中國人和中國資金修建等等,主要是袁世凱的功勞。1909年京張鐵路竣工通車時,袁世凱已經被逐出朝堂,詹天佑感念袁世凱對修造此鐵路的首倡之功,特趕在年關前將京張鐵路主要工程的照片一套,遣專人送至洹上村袁世凱處,以慰袁氏之懷,而此時袁氏卻隻能報以萬端感慨。
進入民國,他積極整頓財政,統一幣值(發行“袁大頭”),頒布法令促進經濟增長。向來人們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經濟飛速增長,是因為歐洲列強無暇東顧,放鬆了對中國的控製,沒有人會將這種經濟繁榮的功勞算在袁世凱頭上,但統計數字表明,在袁世凱當政期間,歐戰前中國民族工商業已以較高速度發展,大戰爆發隻是加快了發展速度。
看看這些袁世凱當政時期頒布的法令吧,也許我們對他的印象會有些改變:《政團不許幹涉司法行政兩機關令》、《通飭禁種鴉片文》、《申禁強迫國民捐令》、《飭令各省整理財政文》、《嚴禁種植販賣吸食鴉片文》、《告誡政黨並禁軍人入黨令》……
當然,袁世凱死後留下的最大遺產,除了被折騰得再無任何“共和”氣息的“共和”之外,就是一大堆大大小小的北洋軍閥。所以章太炎不無感慨地說:“袁氏既沒,其佞臣猛將尚在,卒亂天下,今日無有言袁氏之功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