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和氏璧的傳說(2 / 2)

司馬芝剛才聽出司馬懿話語間帶著幾分火辣辣的批評意味,他微微有些難堪地幹笑了一下,斟酌著詞句甚是小心地講道:“諸葛亮?諸葛亮當時隻說這個卞和其實太樸鈍了些,他自己完全可以將這塊稀世玉璞精心雕琢出來後再奉獻給楚厲王嘛!若是這樣的話,他大概就不會白白丟掉兩條腿了。”

“古語有雲:‘水之流行也,礙於剛則求通於柔;智者之於事也,礙於此則求通於彼。執礙以求通,則愚之甚也,徒勞而事不濟。’——諸葛亮可謂深通此語之精義也!”司馬懿聽了,會心一笑,徐徐頷首而讚。

“那麼,仲達二哥,請問你對卞和獻玉之事有何見解呢?”司馬芝雙目一轉,頗為好奇地向他問道。

“為兄對卞和獻玉一事的看法與諸葛亮略有幾分相仿。但為兄是最喜歡刨根問底、實事求是的,從不空發議論。依為兄之所思,諸葛亮能夠想到‘琢璞而後獻’之計,難道卞和就想不到?如果卞和在第一次獻給楚厲王時沒想到,那麼在他失去了第一條腿之後痛定思痛就一定能想到了。

“可是,卞和清楚自己這塊玉璞的價值——它是世不二出、珍稀絕倫的奇玉啊!非慧眼識寶、巧奪天工的妙匠而不能辨之,非聰明睿智、有德有福的明君而不能享之。可楚厲王、楚武王都是昏君啊!他手下那些玉匠也都是濫竽充數之輩。卞和若將那麼寶貴的一塊玉璞交到他們手裏,他們既無慧眼又無匠心,也不會惜寶、愛寶,萬一敷敷衍衍地把那塊曠世寶璞弄壞了怎麼辦?那就是玉石俱焚、暴殄天物,豈不有負卞和獻玉的初衷?上無明君,下無巧匠,他也隻好寧可自己受刑而不令玉璞遭損了。所以,卞和懷揣稀世玉璞,不惜雙足被刖、身受重刑,忍辱負重,苦苦撐持,等的就是慧眼匠心的巧匠和聰明睿智的賢主。

“唉……卞和之慧眼獨具、擇善固執、苦忍待時、百折不回,實是我等諸士立身行道之龜鑒,不可不著意學習啊!我等若能有他這般苦心孤詣、沉毅頑強,做任何事業必是人不能違、天不能負,終有撥雲見日的一天!”

司馬芝聽了司馬懿這一席堅若金石、擲地有聲的話語,不由得心頭一凜,肅然起敬:“仲達二哥之言雄渾正大、剛健篤實,小弟在此受教了!”

司馬懿又緩緩轉回了目光,往司馬芝臉上深深投來,語氣倏地變得非常溫煦柔和:“其實,叔父大人和芝弟、牛恒兄你們這近二十年來始終如一地為我司馬家‘異軍突起、扭轉乾坤’的雄圖大業而苦心孤詣、負重拚搏,一直都令為兄敬佩不已啊。現在好了,咱們終於能夠在一起並肩打拚了,也終於離我司馬家‘獨攬四海、天下一家’的大誌越來越近了。”

司馬芝的眼圈慢慢地紅了,他的聲音也哽咽了起來:“仲達二哥……您講這些客氣話幹什麼呢?我司馬家中人哪個不是這樣去做的?你們在許都那邊也是在沉潛奮進、冒險苦鬥啊!父親大人就常說,曹操之梟狠奸詐,遠勝荊州牧劉表,你們在他身邊迂回周旋,不知比在荊州這裏更要艱辛多少倍……”

他倆欷歔之際,場中突然靜了下來,天也靜了,地也靜了,山也靜了——司馬懿、司馬芝仿佛依稀聽到了那山腳下沉璧湖湖麵下一波波暗流的奔湧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