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司馬氏暗植勢力(1 / 2)

還是司馬懿成熟老練,對自己的情感收放自如,一瞬間,他又恢複了一臉的平靜淡定:“談到和氏玉璧,為兄倒想起了一件事。芝弟啊,你們這裏的荊山之玉自古以來都是名聞遐邇的。古書有雲:‘歲星之精,墜於荊山,化而為玉,正而視之其光曄,側而視之其色絢,卞和得之以獻楚王,後入趙而奉於秦。始皇一統,琢為受命之璽,李斯小篆其文,曆世傳之。’連當今陛下手中那方傳國玉璽都是這荊山之玉雕琢而成的呐!丞相府裏的崔琰大人和毛玠大人對這等寶玉也一向是豔羨不已。為兄這次來荊山之前,他們都向為兄提到了這件事,卻不知芝弟你們可在這裏搜集到一些荊山之玉的璞料或雕件了麼?”

司馬芝初聽他這話時,愣了一下,立刻又回過神來,仰臉嘻嘻笑著瞧向他來,無聲地朝侍立一側的牛恒做了一個手勢。牛恒也好似對這一切絲毫不感意外,將手裏一直提著的一方錦盒遞到了司馬懿麵前。

“這盒裏裝的是什麼?”司馬懿有些愕然。

“是咱們荊山玉中最珍稀的綠鬆玉。”司馬芝微笑著伸手向那錦盒指了一指,“仲達二哥,您且打開後欣賞一下罷!”

司馬懿萬萬沒有料到這個司馬芝竟能如此料事如神,居然連自己如何打點,孝敬崔大人、毛大人等長官的禮品都已經準備好了——他呼吸一緊,目光一亮,倏地向司馬芝直射而來。司馬芝被他瞧得有些不太自在,急忙斂去笑意,囁嚅而道:“仲達二哥,父親大人他早已吩咐好了,要小弟準備好幾件綠鬆玉雕器贈給您,作為朝廷中交遊延攬的禮資……”

原來是叔父司馬徽的精心綢繆啊!司馬懿這才展顏一笑,伸手打開錦盒,三塊橢圓形的綠鬆玉硯台躍入他的眼簾。它們通體都泛著碧瑩瑩的晶芒,在日光映照之下更是隱隱透出一層若深若淺、似有還無的鬆柏之紋,看起來當真古樸典雅、精美絕倫。

看到這種奇妙罕見的玉質,司馬懿恍惚之際忽然覺得有些眼熟。他伸出手指在那玉硯麵上輕輕摸了一摸,一陣似曾相識的清爽冰涼的感覺倏地沁進了心頭,讓他腦中靈光一閃。原來這就是與方瑩那具綠鬆瑤琴同質的美玉啊!難怪自己一直感覺仿佛在哪裏見過它們……刹那間,他的心底深處不知怎的便又浮現起了方瑩那“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麵影,層層心波隨即蕩漾了開來……

“仲達二哥,仲達二哥……”司馬芝瞧見他的神色仿佛有些不對,急忙在一旁喚了幾聲。

司馬懿倏地回過神來,急忙用牙齒狠狠咬了一下自己的嘴唇,把那翩翩浮想盡行壓下心底,讓蕩漾開去的心神斂了回來。他麵色一正,仍是細細觀看著那三塊綠鬆玉硯,悠然而道:“剛才懿心中正想,那崔大人和毛大人若是見到了這等優質的玉硯,心頭一定會異常高興的……”

“仲達二哥,小弟雖是遠在荊州居處,亦久聞崔琰、毛玠二位大人乃北土碩儒,素有伯夷之風、柳下惠之節,貪夫慕名而清,壯士尚稱而勵,潔身無瑕,遵道正俗。”司馬芝眼色裏露出一絲不屑來,“卻不知他們竟也和那些凡夫庸士一般喜好這些身外之物……”

司馬懿舉手微微一擺,淡然講道:“芝弟,你太看輕這兩位大人的節操風骨了。他們確實愛玉,但並非愛玉之珍,而是愛玉之德。《孔子家語》裏講:‘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智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叩之,其聲清越而長,其終則詘然樂矣;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詩雲:言念君子,其溫如玉。故君子貴之也。’崔大人、毛大人皆是當世罕見之賢士君子,非此荊山綠鬆玉而不足以為禮敬奉於他倆!”

司馬芝聽他講得這麼冠冕堂皇,心底暗想:這位仲達二哥真是頗有意思,他連給別人送個禮物都要這般引經據典的,不知道這是書生氣呢還是官宦氣,似乎還是有那麼一點點兒讓人感到異樣。

但是,少頃之後,司馬懿下邊的話就顯得十分簡當現實了:“芝弟,你且從叔父門下諸位弟子當中挑選出些忠誠可靠而又不乏真才實學的人士來,擬成一份名單——為兄帶回去呈給毛玠大人按名索驥、一一辟用。”

“好啊!裴潛、石韜、孟公威、崔州平等人都是我青雲山莊三百弟子中間出類拔萃的俊才奇士,也都是父親大人一手培養出來的。他們對我司馬家的感恩戴德之情自然是深厚無比的。仲達二哥是將他們安插進許都相府還是荊州牧府?”

“唔……依目前的情形來看,他們可能是暫時被安排到荊襄境內縣丞、縣尉、郡衙功曹一類的職位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