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迷戀者很容易受到挫折,因為被迷戀者即便一開始被感動、被迷暈,而投入到迷戀者的陷阱,但他們早晚會發現,迷戀者對真實的自己並不感興趣,他們愛的,隻是他們投射到自己身上的幻影。沒有人喜歡做別人的幻影,於是,被迷戀者很容易轉身而去,不管迷戀者看起來多麼優秀,都會決然地離開了。
因為,和狂熱的迷戀者在一起,被迷戀者隻會感覺到孤獨。
2
一見鍾情或是致命誘惑
當你看到一個墜入深淵的人時,不要以為,他隻是一個受害者,相反,他可能正在享受著這個深淵。
一切情緒都是迷人的。快樂迷人,而憂鬱和痛苦也一樣有感染力。
於是,童年習慣了快樂的人,以後不斷重複快樂;童年習慣了憂鬱的人,以後不斷重複憂鬱;童年習慣了痛苦的人,以後不斷重複痛苦。
所以,當你看到一個墜入深淵的人時,不要以為,他隻是一個受害者,相反,他可能正在享受著這個深淵。
甚至,這個深淵,還是他自己製造的。
意識上,我們都在追求快樂和幸福,並且一定有相應的人生哲學;但潛意識上,我們都在追求自己所習慣的情緒或情感,這是致命的誘惑。
這一點,在戀愛上體現得最為徹底。
愛情中,我們都在追求感覺,而這種愛的感覺,就源自這致命的誘惑。
一見鍾情是不可靠的,但一見鍾情又是可靠的。
之所以說不可靠,是因為我們容易執著於源自父母的戀人原型,我們拿著這個模子到處去套,套中了一名異性,就一見鍾情了。但對方和你的想象經常大不一樣,你以為他是你的戀人原型,但這不過是你潛意識中對父母的執著而已。
之所以說可靠,是因為我們的確難以擺脫過去,源自父母的戀人原型在我們的潛意識中深深紮下了根,這一點很難擺脫。
但比這一切更重要的,是自己要做一個“好的戀人”,也要去找一個“好的戀人”。
幼兒心中,隻有“我”是唯一的主體,而將父母視為客體。如果父母愛他、接受他,就是“好的客體”,他就會最終懂得,父母和他一樣,都是主體。於是,他不僅學會了愛自己,也學會了愛父母,並最終學會了愛其他人。從此,他對於別人,也是一個“好的客體”了。
在戀愛中,如果你找到一個“好的客體”,而自己也做了“好的客體”,那麼雙方就會進一步成長,真正從孩子變成成人,從對父母原型的執著化為對情侶的愛。
熟悉感是一見鍾情的秘密
其實,當人們深深地陷入愛情,並有著強烈的感覺時,可能都是“少年時代的憧憬”強烈地被喚醒了。
菲兒是我的一個好友,前不久,她去相親,相出了感覺。
當時,兩人約好在一家咖啡廳見麵,她先到,那個男孩後到。她沒見過這個男孩,但當一個男孩走進這個咖啡廳的一刹那,她看到了他,並被他的那雙眼睛給深深地觸動了。“就是他了,不是他也得是他。”菲兒對自己說。
還好,果真就是他。更幸運的是,他對菲兒也很有感覺,於是兩人很快確立了戀愛關係。
此前,菲兒剛結束了一場戀愛,而且是一場本來很有感覺的戀愛。所以,她很擔憂上一次戀愛未果會對新的戀愛產生影響,於是約我談談。
“他像你的爸爸嗎?”聽她講完感覺,我劈頭就問。因為常和我聊,菲兒對心理學也有了相當的了解,而我和她聊天也從不約束自己,總是直指內心,試圖知心見性。
“不像,一點都不像。”菲兒想了一會兒,回答說。
“好吧,那我們就從細節談起吧。”我放下了那個刺刀見紅的問題,和她談起了約會的細節,讓她自己慢慢描繪,那是一個什麼樣的男孩。
結果,菲兒講出了一個又一個關鍵的細節。這些細節顯示,這個男孩的個性和菲兒的爸爸,實在是像極了。
談話進行了兩個小時,最後,我們一一總結,至少找出這個男孩有十來處和她的爸爸特別相像。譬如,一樣的有控製欲望,一樣的有點強迫症性質地愛幹淨,一樣的對女性忠誠……
找到了這麼多相像之處,菲兒感覺到了一些恐懼,她感慨地說:“原來,愛的感覺,就是又找到了一個老爸?”
“的確如此,”我回答說,“或者換個說法:又發現了一次機會,可以再一次重複童年了。”
並且,這種發現,其實是在一瞬間完成的,那就是菲兒看到這個男孩的第一眼。
我們常以為,當看到一個人時,我們看到的是容貌、氣質和神情。其實,這隻是意識層麵上的“看到”,潛意識層麵上的“看到”更加關鍵,更加豐富,也更加重要。
意識上,菲兒看到的,是一個幹淨、陽光而樂觀的大男孩;潛意識上,菲兒看到的更多。她在看到這個男孩的第一眼,就已經嗅到了這個男孩一切重要的心性。這些她無法訴諸言語的信息,在對她說,這個人像極了她生命中第一個重要的男人。
於是,她來電了,甚至已經愛上他,正如以前她愛生命中第一個重要的男人——她的爸爸一樣。
熟悉感是一見鍾情的秘密。
當林黛玉進入賈府時,賈寶玉對林黛玉一見鍾情,其理由是“倒像在哪裏見過一般”。
這種“見過”,《紅樓夢》給出的解釋是“前世姻緣”,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所謂的“前世”就是童年。菲兒的例子經典地詮釋了這一點,她對約會對象一見鍾情,而且來電的感覺那麼強烈,原來隻是因為她的第一眼,就看到了這個男孩像極了自己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