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戀愛中,假設女人心目中的戀人原型是A1,男人心目中的戀人原型是B1,但實際上,這個男人是A2,而這個女人是B2,由此,一見鍾情就會有以下幾種形式:
完美的一見鍾情
女人以為,她找到了A1,並且A2等於A1。男人也以為,他找到了B1,而B2也等於B1。這樣,一方對另一方的期待和對方基本相符,完美的一見鍾情就會產生。如果他們的童年比較幸福,這種一見鍾情就看上去很完美;如果他們的童年比較不幸,這種完美的一見鍾情就會成為一場災難。
虛幻的一見鍾情
更常見的一見鍾情是,女人按照一個模子套中了一個男人,而且以為找到了自己理想中的戀人,但實際上這是一種似是而非,即男友隻是像她的戀人原型,但骨子裏卻不是。男人也按照一個模子套中了一個女人,也以為找到了理想戀人,但女友骨子裏其實是另外一種人。
單相思
最常見的一見鍾情是,你將對方當作A1,於是不可救藥地愛上對方,但對方沒有將你當作B1,所以沒有愛上你。這樣一來,單相思就會發生。
3
命運=心理的強迫性重複
學會幸福就重複幸福,學會不幸就重複不幸;
學會信任就重複信任,學會敵視就重複敵視;
……
不要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
這句話,是我們最常聽到的警句之一。之所以最常聽到,正是因為,這是最難做到的。
其實,我們大多數人的人生,就是不斷地重複同樣的事情。
如果你得到了幸福,你就重複幸福;如果你學會了信任,你就重複信任。
相反,如果你得到了痛苦,你就重複痛苦;如果你學會了敵視,你就重複敵視。
很多心理學家認為,這種強迫性重複,就是所謂的命運。
而不幸的人,大多數時候就是在不斷地重複同樣的錯誤,不斷地在同一個地方跌倒。但這個地方其實沒有罪,讓我們跌倒的,是我們自己。
譬如,旁觀別人時,你可能很容易就發現:嘿,那個家夥,在一個蘿卜坑裏摔了一跤後,哭了一會兒走開了,但一會兒又回過頭來,走到那個蘿卜坑裏,又摔了一跤,接著又哇哇大哭,然後抱怨命運的不公平。
真荒謬!這個家夥真是令人納悶!你可能會這樣感歎。
但是,如果你認真地審視自己,你會不情願地發現,也至少有一兩個坑,令你不斷地摔跤。
小知識/強迫性重複
一百多年前,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在對他的孩子進行觀察時發現,孩子在經曆了一件痛苦或者快樂的事情之後,會在以後不自覺地反複製造同樣的機會,以便體驗同樣的情感。
這位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強迫性重複。
在人際關係中,強迫性重複可以理解為一個人小時候形成的關係模式的不斷複製。
譬如,一個人小時候的關係模式是信任,那麼他就會不斷複製信任,最後不僅能贏得一般人的信任,還能贏得那些很難相處的人的信任。按照心理學家曾奇峰的觀點,是這個人自己教會了那些難相處的人去信任他。
相反,如果小時候的關係模式是充滿敵意的,那麼他就會不斷複製敵意,最後他不僅對那些與他有衝突的人充滿敵意,對那些本來對他很好的人也充滿敵意,最後這些人也真的從友善轉向了敵意。可以說,是他教會了那些本來對他友善的人轉而提防他。
當然,這一切都是相對的,因為他在教別人的時候,別人也會教他。
不過,這種“教”,是在不自覺的情況下進行的,所以更正起來尤其困難,這讓我們忍不住悲歎命運。
戀愛:兩人強迫性重複的雙重奏
一名才女,在一般的場合中,她可以不說錯一句話,不做錯一件事,總能挑選在最恰當的時候說最恰當的話,並贏得人們的矚目與尊重。
然而,每隔一段時間,她就會製造一個大麻煩,然後花上巨大的力氣去化解這個麻煩。這些麻煩都與男人有關。她有過一次婚姻,當時她隻花了一個星期就與一個男人完成了從相識、相愛到結婚的整個過程。後來,她花了三年的時間去解除這個婚姻。
她還曾經談過一次沒有希望的戀愛,並為這次戀愛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譬如輕而易舉地放棄出國機會。但在其他人眼裏,這場戀愛一開始便沒有希望。
但她就是要不斷這樣做:找到一個不適合的男人,然後彼此相愛並相互折磨數年,最後分手。
這是典型的強迫性重複。她有非凡的才華,而且很有魅力,應該可以輕鬆地贏得幸福生活,但她就是做不到,一次又一次地跌倒在自己製造的大坑裏。
男人和女人建立親密關係,習慣了幸福的人,會在這個關係中製造愛,而習慣了不幸的人,會在這個關係中製造恨。
在電視台工作的阿鍾,才華橫溢,儀表堂堂,女友換了一個又一個,但他明確表示,女人根本就不可靠,她們好吃懶做,無情無義,隻想靠男人養。
他找的這些女友,多數的確符合他的描述。但天下那麼多好女孩,他為什麼就不選呢?
其實,他就是為了驗證他的斷言——“女人不好”,所以才找那樣的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