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潛意識的力量。有人向我反映,在《一見鍾情或是致命誘惑》中,我漏寫了一種情況——因為對父母不滿,所以會對與父母完全不同的異性一見鍾情。
這樣的一見鍾情,其實常常隻是一個表麵現象。意識上,我們好像是被這些異性與自己父母完全不同的地方吸引了;潛意識上,我們還是被這些異性與自己父母相同的地方深深地打動。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我們第一次愛上異性,一定是愛上我們的異性父母。這種第一次產生的生命感覺留下的印象是如此之深,以至於當它再次在一個異性身上強烈重複時,必定是因為這個異性像極了自己的異性父母。
在《迷戀:源自幻象的愛》中,我舉過這樣一個例子:H對一個活潑開朗的女孩一見鍾情,他原以為是因為他一直憧憬外向快樂的女孩,但過了多年後他才突然明白,他對她一見鍾情時,恰恰是因為她陷入了抑鬱之中,而他的媽媽一直是抑鬱的。H對現實媽媽的抑鬱很不滿,於是他從小就在心中勾勒了外向快樂的理想女性的形象,但當一見鍾情發生之時,打動他的並非那個女孩的活潑開朗,而是他早已習慣並曾一度嚴重抵觸的憂傷。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事實,然而,有趣的是,H也是到了第六年的時候,才突然明白了這一點,才做到了放棄幻想,直視真相。
不要執著於幻象,要看清真相
七年之癢,意味著婚戀的第七年會出現嚴重問題,譬如第三者、分手或離婚等一些標誌性事件。不過,從感覺上而言,或許第六年更重要,我所了解的一些婚戀故事,都是在第六年出現了幻覺的破滅感。
一個叫“月涼”的網友在我博客上的一個留言典型地反映了這一點。
在留言中,她寫道:“算一下,我今年正好結婚第七年,從去年發現自己的幻想破滅了。別想著靠任何人,隻能靠自己。”
幻想破滅了,那麼,她的幻想是什麼?
我一個朋友的說法可作為這個問題的答案。她前不久與男友分手,兩人正是相愛了七年。和“月涼”一樣,她也是在去年有了一些破滅感,並預感他們的戀愛即將結束。
她的一個重要的破滅感是,她終於發現,男友是一個花心的男人。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事情。其實,相戀的第一年,她曾離開廣州一段時間。不到一個月,其男友就和另一個女孩走到了一起。
顯然,從事實上看,她的男友一開始就是花心的。然而,從感覺上看,她卻一直到戀愛的第六年才“發現”這個事實,並接受了男友是個花心男人的真相。
任何自發的心理或行為都有道理,那麼,她的這種感覺與事實的嚴重脫節是怎麼一回事呢?
答案很簡單,她是將自己現實父親的形象投射到了這個男孩身上。
她對這個男孩一見鍾情,後來也發現,這個男友在許多方麵像她父親。但他畢竟不是父親,並且還有一些關鍵性的差異,其中一個差異就是,她父親對母親非常忠誠。
於是,當她看到這個男孩時,其實常常看到的不是他,而是她投射到他身上的幻象。這個幻象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忠誠。
因此,盡管這個男孩一開始就顯得很不忠誠,並且以後也有一些信息顯示他很花心,但她將這些不符合她的理想男人原型的信息都給過濾掉了,沒有讓它們進入她的意識。不過,她其實很在乎這些信息,並試圖通過一些方式努力改造男友。這些方式的原則就是“對他好”,就像她的媽媽對她爸爸那樣的好。
然而,這些改造努力幾乎都會失敗,一個花心的男子,很少會因為女友“對他好”而放棄花心。她男友也不例外,他也有自己的邏輯——“我隻把你當老婆,其他的女子都是玩玩而已”。他用這套自欺欺人的邏輯解決了自己內心的矛盾,於是可以一邊很愛女友,一邊非常花心。
這樣的事情一再發生,到了最後,她就不得不去直麵這個事實。隻是,直麵事實的時間選在了第六年。
我這位朋友,並非是簡單地重複童年的苦難。畢竟,她的父親不是花花公子,相反很忠誠,而她在家中也是最受寵的,爸爸媽媽都愛她勝於愛彼此。她也有過一些改造夢想,但都與忠誠無關。她花六年時間才接受男友花心的事實,可能反映的是一個普遍性的規律——和第一個童年一樣,在戀愛的第二個童年,也是在第六年的時候才開始成熟,才能做到放棄自欺欺人,放棄幻想,直麵並接受一些真相。
幻滅感產生之後,會有更多真愛
不是所有的婚戀都會經曆七年之癢,有很多婚戀,還沒到第六年或第七年就嚴重地癢了,甚至幾天、幾個月就結束了。
然而,即便這些短命的婚戀,也是對童年的又一次重複。
一位男士談過一次為時三年的戀愛,前兩年盡管有些磕磕碰碰,但兩人相處整體上是非常默契的。然而,到了第三年,一些嚴重的問題爆發出來,女友一度指責他自私。深談之下,他發現女友是真的相信他是自私的,而不是一個簡單的指責,這令他極其傷心,因為他一直認為自己寬容大度,而身邊所有朋友也都是這樣稱讚他的。
之後,女友一次又一次誤解他,並且還做了一些莫名其妙的事,簡直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最後,兩人分手。
後來,他了解到,女友三歲時,她的父親離家出走,與另一個女人組建了一個家庭,這對她造成了極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