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鬼才也得知天命(2)(1 / 3)

3.諸葛亮的用兵水平,存疑。開疆拓土,平定南中的戰役,諸葛亮打得十分漂亮(七擒孟獲)。但首次北伐,他用錯了人(馬謖),失街亭後,被迫後退,並未使出反敗為勝的奇計妙招。二次北伐,諸葛亮猛攻陳倉,守衛陳倉的郝昭算不上什麼名將奇才,但生生頂住了蜀軍二十多天花樣百出的圍攻。

看來,諸葛亮在戰場上到底有多大能耐,司馬懿必須親身體會一下,眼見為實。

機會很快來了。

二、實力試探:

魏明帝太和五年(231),年初,諸葛亮率領大軍進犯魏國天水郡。為了解決一直以來困擾他的糧草問題,此次,他采用了高科技貨運裝置——木牛。

蜀軍可謂氣勢洶洶,誌在必得,而魏國這邊比較倒黴,因為負責對蜀邊防的曹真病逝了。魏明帝急召司馬懿進軍長安,把對付諸葛亮的重任交給了他。

司馬懿可以調遣的將領有四位:車騎將軍張郃、後將軍費曜、征蜀將軍戴陵、雍州刺史郭淮。

名將張郃建議分軍,前軍進攻,後軍駐雍、郿二縣,調度協調。司馬懿隻問了張郃一句話:你覺得,前軍必勝麼?如果不能保證,分軍隻能給對方以各個擊破的機會。

戰爭充滿了變數,張郃自然不敢誇這個海口,於是,司馬懿留下四千精兵給費曜、戴陵,令其堅守上邽(甘肅省天水縣),同時自領大軍向隃麋進發。

諸葛亮分兵留攻祁山,自率餘眾向上邽,途中殺退前來阻擊的雍州太守郭淮、費曜,將上邽軍屯的麥子全數收入囊中,繼續前進,與司馬懿在上邽東麵相遇。

接下來,司馬懿的行為十分奇怪,他據險自守,不肯出兵,僵持幾天之後,諸葛亮退軍。

這時,司馬懿出動了,帶領大軍直奔蜀軍而去,但不是追擊,而是跟蹤,像個心懷叵測的鬼影,一直跟到了鹵城。到了鹵城,司馬懿再次就近登山紮營,又不露頭了。這種龜縮行為持續了兩個月,給他贏得了一個笑名——“畏蜀如畏虎”。

司馬懿是不是怕了?答案是:否。

剛出道時,他說過一句話,“聖人不能違時,亦不失時矣”,無把握之仗堅決不打,有把握之仗一定要打!這也是他貫徹一生的信條。而麵對敵人時,能夠承認自己的弱點,規避自己的短處,才叫真正的知己知彼。

司馬懿確實有弱點:一是沒找到消滅敵人的突破點;二是他不比諸葛亮,他輸不起。

諸葛亮吃了敗仗,回去沒人敢跟他吹胡子瞪眼,他依舊能夠調動起全國的人力物力資源,而司馬懿在曹魏的地位,是要靠實實在在的功勳來取得,一旦戰敗,主帥不但要負全部責任,還很有可能因此獲罪。

由於曹魏采取守勢,能夠退敵就算勝利。那麼,對司馬懿來說,最好的結果,不是一棍子打死諸葛亮,而是逼退,下次再來,再逼退,逼退十次,就算十次保家衛國的戰功。

縱觀司馬懿一生,他幾乎沒打過一場敗仗,之所以說幾乎,因為這一次,他似乎戰敗了。

五月,在諸將催逼之下,司馬懿做出讓步,同意讓張郃去攻打祁山南麵的蜀軍,而他也自領大軍主動攻擊諸葛亮。這一戰,魏兵大敗,三千人被俘,司馬懿退軍保營,再無人提出異議。急躁,給魏軍上了一課!

六月,諸葛亮因糧草耗盡而退軍,回家就整治督運糧草不力的李平去了。司馬懿令張郃嚐試追擊,結果發生了意外,張郃陷入蜀軍埋伏,中箭而死。

大軍戰敗,張郃戰死,給魏國君臣帶來了巨大的心理衝擊。魏將們認為,諸葛亮明年麥熟之後,還會大舉來攻,建議當年冬天,趕緊提前運輸糧草,以備來年再戰。

司馬懿笑了,看來大家還是不夠了解諸葛亮,也不夠了解蜀漢。諸葛亮此次回去,必定大舉積蓄糧草,就憑蜀漢的國力,想要再來挑釁,恐怕要等三年之後了。

三、最終勝利:

青龍二年(234),二月,諸葛亮經過三年的積蓄整頓,勸農講武,率領十萬大軍,從斜穀出,以流馬運糧,屯於渭水之南、郿縣以西的五丈原。

他心裏是焦慮和痛苦的,數次北伐,細數戰果,也就是得到了武都、陰平二郡,不要說什麼“平魏複漢”,什麼“攻克二京”,就連“收取隴右”的初步戰略目標都沒有實現。十萬軍隊,基本上就是蜀漢的家底兒了。這一次,諸葛亮準備拚盡全力,決一死戰。

魏將們這次都很謹慎,主張把大營紮在渭水以北,憑水自固,司馬懿卻一反常態地激進起來,認為渭南才是必爭之地,因為那裏聚集著很多百姓和物資。於是,司馬懿帶領大軍,南渡渭水,背水紮營築壘。

一場激烈大戰要展開了?答案依然是:不。

責任出在司馬懿身上,他極其不配合工作,一如既往地采取“耗”字訣,諸葛亮竭盡全力揮出一拳,卻打在了空氣上。

臥龍先生可耗不起,於是率先出招。他打算北渡渭水,占據北原(以渭水為分界線,南邊是五丈原,北邊是北原),如果成功的話,可以起到連山依險、隔絕隴道的效果。

對這個起手式,魏軍做出了回應,郭淮自告奮勇,搶先進兵北原,但魏軍營壘尚未建好,諸葛亮就殺到了。兩軍相接,一番苦戰之後,郭淮雖未能大敗蜀軍,卻也死死扼製住了對方前進的勢頭,打亂了諸葛亮的軍事部署。

無奈之下,諸葛亮退回五丈原,這裏,成了他最後的囚籠(困屯五丈原)。

經過短暫的權衡,他把目光又轉向了司馬懿的本部人馬,但屢次挑戰,司馬懿一律置之不理。幾十天過去了,兩軍仍然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正麵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