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諸葛亮的激將法達到了人身攻擊的程度,他派人給司馬懿送來一套女子時裝,寓意明顯,是爺們的,就出來和我決鬥!
士可殺,不可辱。
麵對侮辱和挑釁,魏國士兵們憤怒了。但魏將們從上次的冒進失敗中吸取了教訓,情緒穩定,天子魏明帝也表示大力支持。於是,魏國君臣和司馬懿一起,聯袂出演了幾場好戲。
接到這套女裝之後,司馬懿在公共場合勃然大怒,立即表示要向天子請戰。一封表書發往洛陽,等了好些天,天子終於給出了一套回複:一個人加兩個字。
兩個字是:不許!一個人是:辛毗。
辛毗此行的主要任務是每天手持符節(軍令),站在大營門內,堅決阻止司馬懿“一時衝動”。
幾場戲演下來,不但騙過了兩方將士,甚至騙過了薑維。他失望地對諸葛亮說,有辛毗這骨鯁臣(正直不屈)攔在前頭,司馬懿恐怕是想出也出不來了。
諸葛亮微微一笑,他本來就不想和我打,這些不過是做戲罷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真有必勝的辦法,還用得著來來回回,千裏請戰?
盡管摸透了對方的心理,諸葛亮也想不出什麼解決辦法。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了,形勢對蜀軍越來越不利,而司馬懿看到了勝利的曙光——諸葛亮必將再一次糧盡班師,無功而返。
收到弟弟司馬孚詢問戰況的書信,司馬懿信心十足地給出了答複,這幾句話也成為後世反思諸葛亮軍事水平的重要參考,道是:
“亮誌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權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精彩!
這一天來得很快,結果甚至出乎意料的好。
一天,諸葛亮的使者來到魏國大營,這是一個很好的情報信息來源,當然前提是你能夠善加利用,套出對方的話來。
沒想到,司馬懿對那些寶貴的軍情信息似乎一點也不感興趣,反而和人家嘮起了家常,對諸葛亮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噓寒問暖:
諸葛公每天起居還好嗎,能吃多少飯啊?
使者如釋重負,且如實回答:一天三四升吧(大約現在0.6~0.8升的樣子)。
吃這麼少,他工作很辛苦吧?
使者大點其頭:可不是嘛。我們丞相真是不容易啊,每天早起晚睡,忙活到半夜,又要管軍事,又要管國政,凡處罰二十以上(不知道是二十軍棍還是什麼)的事,都親自處理。
友好談話很快結束了,蜀軍使者離去了,他沒有意識到,司馬懿已經得到了最關鍵的信息:諸葛孔明這麼玩命幹活,又吃不下幾兩飯,還有幾天陽壽?
轉眼一百多天過去了,八月的一個夜裏,一顆光芒耀眼的赤色流星從夜空的東北角劃向西南,落入蜀軍的大營。
星落五丈原!
諸葛亮病死軍中的流言很快傳了出去,司馬懿決定一探究竟。他帶領魏軍謹慎前進,來到距蜀營不遠處,赫然發現對方隊列嚴整,鳴鼓進軍,似乎已經等候多時了。
他吃了一驚,心中飛速轉過幾個念頭,估計還挺拗口,看來孔明是知道我知道他身體不行了,也知道除了詐死之外,其他方法都不能把我詐出窩來。
難道,我還是算錯了?難道,那個使者看似漫不經心的回答,其實是百般設計的結果?
電光石火之間,司馬懿做出一個決定,窮寇莫追,整隊回營。
幾天之後,司馬懿再次來到蜀軍的大營,已是人去營空。他先歎一聲“天下奇才”,然後斷言,諸葛亮真的死了,應該馬上追擊。
辛毗覺得,這個結論有待商榷,司馬懿指了指繳獲的圖書文件和兵器糧草等物,說:“軍家所重,無非軍書密計,兵馬糧穀,這些東西蜀軍都放棄了,好比一個人丟了五髒,諸葛亮要是還活著,絕不能幹出這種傻事。”
之後的追擊純屬例行公事,魏軍追到赤岸(陝西留壩縣北),已進入蜀漢境內,不宜繼續深入,便作罷了。
這場不戰之戰,成就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的蓋世英名,卻讓司馬懿成為一個笑柄,有道是“死諸葛誑走生仲達”。司馬懿聽說這句民諺,笑了笑,說:“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
麵對一個天才般的對手,謹慎,永遠不嫌多。
司馬懿的戰略雖欠缺觀賞性,卻十分實惠,而蜀漢損失糧草機密不說,魏延和楊儀在回家路上鬧得不可開交,最終以魏延被誅了局。
此後,在各方麵能與司馬懿過招周旋,還不落下風的人,可以說沒有了。
君臣打太極
諸葛亮的巨大威脅消弭之後,魏明帝論功行賞,升司馬懿為太尉,令其繼續鎮守關中重地。
司馬懿在關中一待就是三四年,這段時間裏,蜀將馬岱曾領兵進犯邊境,這對司馬懿來說,自然不足為慮,他派遣部將牛金出擊,一舉退之。甚至蜀漢武都郡境內的兩個氐人首領,懾於他的威望,也先後率部落六千餘人前來歸降。
不過,司馬懿的工作也談不上輕鬆,青龍三年(235),函穀關以東地區發生嚴重饑荒,他趕緊從關中組織起五百萬斛糧食,輸入京師,以解國家燃眉之急。
如此為主分憂,君臣關係似乎應該十分融洽,但司馬懿心裏清楚,明帝並不像文帝曹丕那樣對他信任有加,反而頗有幾分忌憚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