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鬼才也得知天命(4)(2 / 2)

“司馬公,以前我們隨你去上庸攻打孟達,八部同時進兵,晝夜不停,七八天到得城下,立即展開猛攻,十天之內,拔城殺將。現在想起來,還覺得豪氣幹雲。如今我們遠道而來,光行軍就耗費了幾個月,為何不抓緊時間,有所行動,反而在水裏白白泡著?”陳珪說出了心中的疑惑。

司馬懿耐心向諸將解釋道:“時也勢也,用兵怎能拘泥於一種模式?當時孟達雖然兵少,但上庸城防堅固,糧草足夠支撐一年。我方將士人數四倍於對方,而糧食不足一月,當然應該全力速戰。我不計死傷,日夜猛攻,不但是跟軍糧爭時間,也是跟蜀漢、孫吳的援軍爭時間啊,安知諸葛亮、孫權不會趁火打劫?”

“而這次,敵眾我寡,敵饑我飽,長時間圍城也未為不可,不過,我和大家想得一樣,希望速戰速決。但雨下成這樣,我軍尚未形成嚴密包圍圈,如果逞一時之快,掠奪其牛馬柴禾,驚跑了公孫淵,讓他帶兵四處逃竄,難道我們滿遼東地去追擊他?”司馬懿指了指帳外的大雨,“天降大雨,我們更應該示弱以安其心,一點牛馬柴禾的小利,何必去爭?”

諸將聽完,恍然大悟,各自回營安定軍心,再無人輕舉妄動。

大軍遇雨的消息傳到了洛陽,不少朝臣奏請明帝召還軍隊,再找時機出兵,以免勞而無功。明帝卻信心十足,在朝堂上表示,司馬公一向隨機應變,區區雨潦,何足道哉,不久他必能擒賊。

明帝這話說了沒幾天,遼東居然雨收雲散。

魏軍熱火朝天地忙了起來,築土山,挖地道,製作檢修了大批攻城器具,弩兵用的大盾,帶鉤雲梯,衝車,撞車。一切就緒,司馬懿下達了命令:三軍猛攻,輪換班次,晝夜不停!在雨水中憋悶了一個月的魏軍將士,化怨氣為力量,狂攻濫打。衝車隆隆撞擊著城門,步兵沿雲梯登城格殺,弓弩手們射出冰雹般的箭矢石塊,幾天之內,襄平城眼看搖搖欲墜。

就連老天爺也突然倒戈了,一連數日,皆是天氣晴好,萬裏無雲。這天夜裏,一顆彗星拖著亮白的長尾,直往襄平東北而去,沒入梁水。襄平人惶恐起來,將星墜落,這城,還守得住麼?

不過,最害怕的人要數公孫淵,城內糧倉見底,人心惶惶,楊祚也已經出城投降了,再守幾日,他這燕王恐怕要見閻王。罷了,還是投降吧,留得命在,徐圖再舉。公孫淵派出自己的相國王建、禦史大夫柳甫前往司馬懿的大營乞降。

司馬懿聽完對方的來意,冷笑一聲,便下令把兩位來使押下去殺掉,以檄文的形式回複公孫淵,“春秋時,楚國、鄭國都是諸侯國,身份平等。饒是如此,楚莊王攻占鄭國的時候,鄭襄公還肉袒牽羊,親自迎接。如今我身為天子大臣,位在上公,王建他們算什麼東西,居然敢憑一張嘴就讓我退兵?這兩人估計是老糊塗了,歪曲你的本意,我幫你殺了,不用謝。如果你還有什麼要說的,再派年輕明白的人來吧。”

狠辣,確實狠辣,但公孫淵除了暗罵幾句,沒有別的辦法,隻能再派侍中衛演前去,乞求寬限幾天,人質馬上會送到。

這一次,司馬懿沒有殺人,讓這位年輕又伶俐的衛演給公孫淵帶話,“軍事要旨有五條,能戰則戰,不能戰則守,不能守則走(逃跑),這三條做不到,就隻剩下‘降’和‘死’兩條路了。你公孫淵不肯親自前來束手就擒,我看你的意思,就是要決一死戰,送什麼人質,不必了!”

衛演把話原封不動地帶回去了,公孫淵在絕望之中,卻也聽出了一點啟示,不能守則走!

逃吧,公孫淵。

公孫淵帶領親兵衛隊,環城飛奔,他知道,再嚴密的包圍圈,也有其薄弱環節,忽然間,他驚喜地發現,突破口就在城南。

突圍的過程竟然出奇地順利,公孫淵一行人馬衝出了襄平。但他沒能走出多遠,就赫然發現司馬懿親自領一支部隊,正好整以暇地等著他。

兵法有雲“圍師必闕”,對一個傑出軍事家來說,這屬於基本功。沒什麼好說的了,梁水旁,彗星墜落之處,公孫淵被追上來的魏軍斬於馬下,身首異處。

進入襄平城,司馬懿頭一次顯示出心狠手辣的一麵,除了處死公孫淵小朝廷中公卿以下全部文武官員近兩千人,還誅殺城中十五歲以上兵民男子七千餘人。近萬餘具屍首在城外堆積起來,用土封成如山高塚,是為“京觀”,以儆效尤!

遼東一帶,從此平矣,而曹魏版圖也多了四個郡:遼東、帶方、樂浪、玄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