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南風酷烈(2)(1 / 3)

事情是這樣的,聽聞皇上發布捉拿楊駿的詔令,太後急成了熱鍋上的螞蟻。情急之中,她抓起一塊緞子,寫上“救太傅者有賞”六個大字,叫人用弓箭射出宮外。

這塊緞子,好死不死,被打楊工作組的人給撿到了。

賈南風一見,差點沒仰天狂笑,當即宣布,太後謀反,物證在此,立馬派人把太後嚴加看管起來。忙過了今夜,老娘再慢慢跟你算賬。

這個賬,賈南風確實算得循序漸進,不露痕跡。一開始,她甚至沒有殺楊芷的母親龐氏,仍把太後和她母親送回舊居永寧宮,監禁起來。

但這並不是賈南風想要的結果。在她的暗示下,朝著群臣開始紛紛上奏,要求治太後的謀反之罪。

當然,樣子還是要做足的,第一次,賈南風拒絕了朝臣的要求。但有關部門仍然不依不饒,又提出,起碼應該把太後廢為庶人。

這時候,不開眼的張華說話了,本著折中主義,他建議把太後貶為武皇後,遷出永寧宮,另外安排住處,也算給先帝一個麵子。

賈南風感到,如果再做作下去,恐怕很多人要聽張華的建議了。等到荀愷和下邳王司馬晃上書,要求廢太後,令其徙居金墉城的時候,她就沒有再客氣,立刻準奏。

司馬晃得意了,看來,還是我號準了皇後的脈啊,再接再厲,他再次表奏,楊芷的母親龐氏屬於犯婦,本來留她一命,是為了安慰太後的,現在太後都沒了,這龐氏還留著幹嗎,斬首!

經過有關部門反複申請,賈南風“勉為其難”地答應了。臨刑之際,楊芷抱住母親哭喊不已,剪掉頭發,以頭搶地,上表說甘願給賈南風當使喚丫頭,以換得母親一條性命。

哎喲喂,這可折煞我了,當不起!賈南風嚴詞拒絕了。

約一年後,楊芷死在金墉城中,時年三十四歲,死因是饑餓。她入住時身邊帶著十來個奴婢,後來陸續被賈南風撤走了。楊芷叫天天不應,叫人人沒有,斷糧八天,活活餓死了。死後,她也沒能入土為安,而是被臉朝下的放入棺材,棺材裏堆滿了咒語符書和鎮屍藥物,防止她到了黃泉之下,去找老公司馬炎告狀。

太後廢黜不久後,有位名叫董養的隱者,來洛陽參觀太學,聽聞此事,在太學大殿禮堂中發出了如下的感慨:

朝廷建立此堂,意義何在?不就是為了申明倫常孝悌?每次看到大赦的文書,上麵都說謀反之罪可赦,但殺祖父母、殺父母的悖逆之舉,罪不容誅。國法如此,為什麼專管禮儀製度的朝中公卿,能做出這種事來?

天道人倫,皆已敗喪,大亂將作矣。

留下這句預言之後,董養徹底斷絕了入仕的念頭,帶著老婆搬遷到蜀中,隱居避禍,不知所終。

後黨得勢

楊駿倒掉了,這場勝利是賈南風和宗室聯袂合作的結果。

此後,司馬亮被召回了洛陽,拜為太宰,與太保衛瓘一起,共錄尚書事,總管政務。而宗室諸王也因此得以占據一係列重要的軍政位置。

惠帝的弟弟、秦王司馬柬任大將軍,司馬瑋留在洛陽,任衛將軍,領北軍中侯;堂叔司馬楙(司馬望之子,司馬孚之孫)任撫軍大將軍,堂叔司馬晃為尚書令,堂弟司馬繇為尚書左仆射,以討楊駿的首功,進爵為東安王。

雖然楊駿不在了,但大家並沒感到太大的不同,因為司馬亮的執政風格儼然楊駿再生,仍舊是濫賞加專權而已,並且,仍舊不聽傅鹹等人的勸諫。論起這次誅滅楊駿的功勞,督將級別的軍官居然有一千八百人封了侯。

在消滅了共同的敵人之後,後黨和宗室的權力之爭便上升為主要矛盾。賈南風的親信,主要是堂哥賈模,表舅郭彰,外甥賈謐。

賈模,深沉有智慧,賈充生前非常信愛這個侄子,每每有事,便谘詢他的意見。賈模為人還算正直,堪稱賈家的異類。

賈充年老時,回憶自己這一生幹的好事,常常憂慮自己會得到一個負麵的諡號,賈模勸他道,是非公道,日久自見,不必掩飾,也不必操心。

在誅楊駿之前,賈模是個車騎司馬,賈南風急於在朝中樹立親黨,便任賈模為散騎常侍,僅過了兩天,又提拔為侍中。

賈模凡事都和張華、裴顗等人商量著來,盡心盡力輔佐,幹好自己的工作,為朝野上下的安定團結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郭彰,太原人,說起來隻是郭槐的堂弟,但和堂姐的關係好得像一母所出,大家應該還記得郭槐的事跡,因此,與她氣味相投的郭彰也好不到哪去。

賈謐,其實就是“韓壽偷香”這段豔事的果實——韓謐,論血緣,是賈南風的外甥,可現在,也可以說是賈南風的侄子。

賈充兩個兒子先後被親媽間接害死了,因此,賈老爺子死後,為了避免斷子絕孫的尷尬,經郭槐大力主張,便把韓謐過繼給賈黎民,小朋友給小朋友當兒子,外孫子成了親孫子。

那時候,此舉可以說是亂倫。過嗣可以,但你得找本族同姓的孩子,沒有用外姓之後的道理。朝中官員當然表示反對,維護禮法倫常是他們的職責之一,但司馬炎居然同意了,說賈充情況特殊,別人不許這麼幹,雲雲。

當時秦大嘴秦秀就怒了,要給賈充上個“荒”的諡號(賈大荒,倒也不錯),司馬炎沒理他。這時,博士段暢看出來了,皇上宅心仁厚,是不會給這些老家夥上貶諡的,於是建議了一個“武”字,司馬炎這次就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