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南風酷烈(3)(1 / 3)

曆史出現了驚人的相似,二十多年前,衛瓘曾唆使田續追殺鄧艾,以報“江油之辱”,而今夜,他成了舊部雪恥的對象。杜預當年的預言實現了。

榮晦並沒有就此罷休,趁勢闖入衛府,連殺衛瓘三子六孫,司馬遐在一旁管都管不住。隻有二孫衛璪、衛玠,因湊巧生病住院不在家,才幸免於難。

各支部隊紛紛向司馬瑋彙報戰果。這時,野心家岐盛又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計劃:趁手中有兵,幹脆一鼓作氣,入誅賈謐、郭璋!

這個計劃顯然超出了司馬瑋此刻的心理承受能力,這一夜,已經非常轟轟烈烈,超額完成任務了。司馬瑋猶豫了,容我整理一下思路,再作決定。

天亮了。

這場變故,一夜之間在群官之間傳遍。張華聽說此事,趕進宮去,遇到董猛,就令其向賈南風傳話:“楚王司馬瑋,誅殺亮、瓘二公,威權在手,今後勢必威脅到皇上皇後的安全,不如早除後患。”

其實,司馬瑋一時半會兒倒威脅不了惠帝,後者也就是個國家的象征,頂著皇冠抄寫詔書而已。所以,這個威脅是直接針對賈南風提出的。

賈南風接到張華的密報,大以為是,司馬瑋雖然之前一直被自己利用,但這麼個人物放在朝中,頗有養虎遺患之憂。一箭雙雕,豈不兩妙?

得到賈南風的支持之後,張華立刻麵見惠帝,狠狠參了司馬瑋一本,罪名是矯詔,作亂殺人,將士們不明就裏,糊裏糊塗當了從犯。現在朝廷內外人心惶惶,皇上應該趕緊派人宣詔,讓諸軍解散,捉拿司馬瑋一人治罪。

不用說,惠帝立刻照辦,沒發表任何個人意見。

司馬瑋帶領眾軍,正不知下一步是回去複命,還是去找賈謐、郭彰的晦氣,迎麵看到殿中將軍王宮帶人趕來,手中持一麵騶虞幡,在晨光中迎風招展。

“猰貐磨牙競人肉,騶虞不折生草莖”。猰貐和騶虞都是傳說中的異獸,前者龍頭虎身,愛吃人肉,而騶虞呢,據說是白虎黑文,不食生物。

所以這麵騶虞幡,相當於現在的和平鴿,見了這麵旗子,唯一選擇就是放下屠刀。

和平使者當眾宣布:楚王矯詔,諸軍立刻放下武器,各自歸位。

諸軍本來心裏就有些疑慮,一聽這話,紛紛散去。司馬瑋身邊隻剩了一個未成年小奴,這下大窘,連忙駕起車子,就往二哥秦王司馬柬家跑。你這怎麼可能跑得了嘛?不多時,便被抓了回來,押送廷尉定罪。

結局沒什麼意外,司馬瑋、公孫宏、岐盛,擅殺二公父子,圖謀不軌,罪大惡極,按律當斬。當然,司馬瑋身份特殊,沒法夷他三族,但另外兩位就沒這麼幸運了。

行刑的那天,雷鳴電閃,大雨傾盆。

司馬瑋覺得老天也在給自己鳴冤,他從懷中掏出那張青紙詔,流著眼淚交給在場監刑的劉頌,證明自己確實是受詔行事。

劉頌也哭了,哭得抬不起頭來,但是,他沒有權力開這個恩。況且,你說你委屈,那司馬亮、衛瓘兩家無辜被殺的人們,又向誰訴冤去?

時辰到了,劉頌抬起頭來,宣布行刑……

司馬瑋既然是矯詔殺人,那麼,被殺之人顯然無罪,但過了幾天,朝中一片寂然,沒人發出給司馬亮、衛瓘平反的聲音。

衛瓘的女兒悲憤不已,如今兄弟們都不在了,她隻能以一介弱女子的肩膀,挑起了為父鳴冤的擔子,向朝中大臣上書,質問為什麼遲遲不給一個說法。衛瓘的主簿劉繇等人也手執黃幡,到宮外敲擊“登聞鼓”,為衛瓘喊冤。

這時,大家臉上有點掛不住了,於是,一番商議之後,詔令誅榮晦族,恢複司馬亮爵位,諡曰“文成”,追封衛瓘為蘭陵郡公,諡“成”。諡法,安民立政曰成,是否名副其實,大家自己斷定吧。

在我們的印象中,張華似乎是個好人,能臣,而賈南風明顯是個大反派,這兩個人怎麼會走到一起呢?不但走到一起,後來張華得到了賈後的信任和提拔,關係十分融洽。

原因不複雜,這兩人之間,目前還沒什麼根本的利害衝突。

我們知道,九品中正的人才選拔製度,造就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殘酷現實,簡單來說,“關係第一,能力第二”。

張華早年成名後,經本郡郡守鮮於嗣力薦,直接進入中央,當了一名太常博士。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從此就能青雲直上,官運亨通。

他出身貧寒,父親隻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地方官,偏偏還死得早,而且他早早就娶了鄉親劉放的女兒,沒有機會和朝中權貴結親。

為官初期,張華擔任過著作郎、中書郎、黃門侍郎,一直都是郎官,沒有什麼大的升遷。因為肚裏有貨,得到司馬炎的賞識,慢慢做到尚書,但由於答錯了一次關於帝國繼承人選的問題,立馬就被調到幽州去了。而馮幾句讒言,又令他好久不得入京,錯過了升為要員的機會。

後來,好容易調回京城做太常,偏偏倒黴催的,太廟大梁折了,這個責任當然要歸到張華頭上,於是免官,一直到司馬炎去世,都沒有個正式的職位,好在張華之前因平吳的功勞,得封縣侯,僅靠這麼個列侯的身份,留在朝中參與議政。直到惠帝即位,張華才有了份正式工作——太子少傅。

才能出眾、勢單力孤的張華,對賈南風一黨來說,可謂便宜又好用。而反過來說,張華這些年官場浮沉,多少也改變了他的性格,他學會了妥協,學會了明哲保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