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皇帝
20世紀初,袁世凱心懷偉大複辟的夢想,向一位神算子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請問中華帝國,皇祚幾許?
神算子給出一個兩位數——82。袁世凱繼續追問:究竟是我朝能延續82年,還是我個人能做上8年2個月的皇帝?
天際不可泄露,神算子笑而不答。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正解是82天,從1915年12月12日到1916年3月22日。
而司馬倫向神仙提出的類似問題,卻得到了滿意的答案,據說大仙王子喬現身嵩山,降下一篇論文來,論證司馬倫乃真命天子,萬歲萬萬歲。
這個美妙的答案有一個致命缺陷:自問自答。
這位仙人隻是個特型演員,受孫秀大導演的指示,身著風雲羽衣,登上嵩山作了一場精彩表演,誌不在給司馬倫解惑,而在於忽悠別人。
可這事騙得了別人,騙不了自己,司馬倫也知道自己在作弊,於是日夜向天師道各位神仙祈禱求福,並請求他們給出作戰日期的指導性意見。
在祈禱聲中,司馬冏的軍隊開到了潁水,司馬穎逼近了朝歌,司馬乂、司馬歆、司馬顒也作為後援,相繼跟進。
司馬倫突然尷尬了,這要是以前,他還可以矯個詔,命令天下人共討逆賊司馬冏。但如今,這一招沒法使了,人家直接衝你這個篡位的偽皇帝來的。搞笑的是,到了這個時候,作假成性的司馬倫還是捏造了一份文件,當然不是詔書,而是司馬冏的求救表,內容是,司馬冏突然遭到身份不明的部隊襲擊,特向中軍求救。
司馬倫將這封表書公布出去,便派出三路軍隊去“營救”司馬冏。三路軍隊分別是,孫輔、李嚴率七千人出延壽關(今河南偃師縣),張泓、蔡璜、閭和率9000人出崿阪關(今河南登封),司馬雅、莫原領兵八千人出成皋(今河南滎陽附近)。
另一方麵,司馬倫又派出孫會、士猗、許超,領宿衛兵三萬餘人,前去抵禦人多勢眾的司馬穎,同時令東平王司馬楙(司馬孚孫,司馬望子)為衛將軍,都督諸軍,又讓兩個兒子司馬馥和司馬虔率八千人為三軍繼援。
將這總共六萬多軍隊派出之後,司馬倫能做的,便是繼續祈禱了。
張泓那支部隊最為迅捷,很快便來到了陽翟。他立刻下達了進攻命令,把“救助對象”司馬冏打了個人仰馬翻。司馬冏一敗之後,又努力做出幾次嚐試,但不論是分兵渡河,還是夜半偷襲,均以失敗告終,被張泓的部隊遏製在潁水南岸,不能前進半步。
按理說,張泓並非什麼名將,而司馬冏在人數上應該占絕對優勢,除了自家國兵,還有王盛、王處穆幫他募集的幾萬人。這種場麵的出現,隻能怪司馬冏用兵水平太差勁。
不過,他還不算最差勁的,對方趕來助戰的孫輔,見到他的幾萬大軍居然不戰而退,一溜煙逃回了洛陽,還謊報軍情說,司馬冏銳不可當,張泓已經戰死。
這個消息把司馬倫嚇得夠嗆,他做出一個極度弱智的決定,把按計劃前去阻擊司馬穎的許超,和作為後繼的司馬虔調回洛陽,以便自保。等二人風馳電掣般地趕回洛陽,突然張泓的捷報傳來,司馬倫立刻又把許超派回前線。
如果再這麼折騰幾次,恐怕許超不會死於戰場,而是死於旅途勞頓。
幾戰皆勝,張泓不禁有點飄飄然,於是他改變了策略,由防守轉為進攻,主動渡河攻擊司馬冏大營。
雖然被打得有些狼狽,司馬冏畢竟人數占優,這一仗張泓沒有占到什麼便宜,隻好退去。
誤主的小人有很多特點,其中一條就是報喜不報憂,張泓無功而退的消息經過孫秀的轉述,竟成了大破齊軍,生擒齊王司馬冏。
一頭牛在天上飛,一個孫秀地上吹。正當他下令群官進宮朝賀的時候,前方又傳來了戰報。這一次,是孫會等三人慘敗於司馬穎手下。
其實,司馬穎的水平,比司馬冏也高不到哪裏去,一開始他派出的前鋒部隊,剛到黃橋(朝歌西)就被孫會、士猗、許超大敗,死傷一萬餘人。司馬穎當場就震驚了,看來討逆不比郊遊啊,咱們趕快退守朝歌吧。
如果司馬穎就此撤退,恐怕此次的行動也就大勢已去了,還好,他手下有位能人盧誌。盧誌和兗州刺史王彥商量了一下,覺得這點挫折不算什麼,事情還大有可為。不但不能撤退,反而要揀選精銳,倍道夜行,趁對方新勝,輕敵鬆懈的時候,來個攻其不備。
孫會等三人在黃橋打了勝仗,司馬倫一高興,竟然讓三個人都持節,這相當於一輛車三個人同時開,請問怎麼個開法?就在三個人爭奪方向盤的時候,突然發現,對方的推土機已經迎麵開來。
湨水一戰,三萬中央宿衛軍,死的死,傷的傷,跑的跑,降的降,就此灰飛煙滅。孫會、士猗、許超則曆盡艱險,逃回洛陽。
這三人回到洛陽的第一件事,便是找孫秀商量今後的出路。三個人有兩種意見:收集餘部再圖一戰;燒毀宮室,盡誅異己,挾持人質司馬倫南下去投奔孫旂(荊州)、孟觀(宛城)。
可洛陽的人們沒有給孫秀多少思考的時間,他的青雲路走到了盡頭。
四月初七,七百多名士兵從南掖門氣勢洶洶地闖進了皇宮,率領他們的是左衛將軍王輿和廣陵公司馬漼(司馬伷第四子),而接應他們的是守衛皇宮的三部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