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一個都不忠義(5)(1 / 2)

司馬乂可不是出於維護家族和睦的好心,真按王豹的說法,藩王離京,將來還有他司馬乂什麼事?

但他這幾句話一說,司馬冏立刻怒了,下令把王豹拖到東市鞭死。

臨死之前,王豹說出了與當年伍子胥類似的遺言:“懸吾頭大司馬門,見兵之攻齊也!”

這一天很快就到來了,始作俑者是李含。

李含本是河間王司馬顒的長史,隨其進京之後,他被司馬冏留在洛陽,做了個翊軍校尉。但這個官,他當得心驚肉跳。

因為司馬顒當初可是向著司馬倫的,雖然很快見風使舵,轉投司馬冏,但後者心裏肯定有個疙瘩解不開,之所以留下李含,恐怕也出於奪其智囊羽翼的考慮。

李含在洛陽還有幾個仇人。一個是梁州刺史皇甫商,一個是夏侯奭的親哥,名字不詳。這時候,皇甫商和夏侯哥都在司馬冏府中做事,還有司馬冏府中的司馬趙驤,也和李含不對付。

每天和仇人抬頭不見低頭見的,李含的不安情緒越來越嚴重。終於有一天,他單身匹馬,逃出洛陽,又回到老上級司馬顒的身邊。

在回關中的路上,李含想出了一招妙計。

見到升官的李含突然回來,司馬顒有些吃驚,你怎麼回來了,出啥事了?李含神秘地說,皇上密詔,請大王拿下司馬冏,治他個專權欺君之罪。

什麼密詔不密詔的,司馬顒不一定相信,但這個提議,他卻很感興趣。但是,具體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李含給出了現成的答案:鼓動長沙王司馬乂討伐司馬冏。以司馬乂的實力,必然兵敗身死。到時候,我們以司馬冏濫殺宗親的罪名,再聯合諸王一起討伐他,必然成功。事成之後嘛……

“事成之後,咱們擁立司馬穎為帝,我為宰相。”司馬顒會意。

想法很美妙,可惜,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預想之中的犧牲品司馬乂,竟成了這場陰謀最大的受益人。

司馬顒上表陳述齊王司馬冏的罪狀,並宣布自己領兵十萬,將與司馬穎、司馬歆,以及範陽王司馬虓會師洛陽,共討齊王。同時,他又派使者找到人在洛陽的長沙王司馬乂,請他借地利之便,先把司馬冏拿下,而作為酬勞,等諸王到達洛陽時,會一致推舉他代替司馬冏輔政。

借到檄文之後,司馬穎不顧盧誌的反對,起兵響應。司馬顒則派李含、張方等人帶兵向洛陽進發。

走到半路,這兩人都停下了腳步,李含駐紮陰盤,張方駐於新安。按照原計劃,向長沙王司馬乂再次發出檄文,催促他趕快行動。

司馬乂,乃武帝司馬炎第六子,宗室列傳中對他讚譽頗多,比如,他身高七尺五寸,換算成公製,大約181厘米,外表也帥氣,為人開朗果斷,虛心下士。但根據他的實際行為來看,這個人最大的特點是,年輕氣盛,膽大心狠。

司馬冏等三王起義之時,隻有司馬乂毫不猶豫地加入到討伐隊伍中來,經過趙國地界時,又斬殺拒守於此的房子(地名)縣令,堅決作為司馬穎的後援。當他發現自己的屬下常山內史程恢有貳心後,又連殺程恢父子六人。

司馬乂離司馬冏最近,可這不代表他就有實力打敗大司馬齊王,如果搞陰謀暗算,也許還有戲,可司馬顒早早就把任務分配情況公布天下,不是逼著司馬冏先拿司馬乂開刀麼?

司馬乂猜到了司馬顒的用意,可他一點也不害怕。這時最害怕的人是司馬冏。他當即召集百官,開會討論,研究怎麼對付諸王的討伐。會上,大家也不知道該說什麼,這些年的爛事,誰都看得懂,可事到臨頭,誰也不敢說什麼。

沉默了一會兒,王戎提出了建議:諸王鬧事,無非是因為賞罰不公,大王不如就此辭職,把權力讓出去,以保證人身安全。

這種建議實在新鮮,好比你遭受職業危機時,去做職業規劃谘詢,谘詢師建議你卷鋪蓋回家,不要參與險惡的職場鬥爭。

司馬冏還沒有回答,葛旟站了出來,怒氣衝衝地向王戎吼道:你作為尚書台的長官,怎麼說話這麼不負責任,你為齊王考慮了沒有?報功賞賜是朝廷的責任,怎麼能怪齊王?諸王叛亂,應該出兵討伐他們,怎麼就直接讓齊王回家?漢魏以來,王侯退隱回家的,有幾個能保全妻兒?你這不是把齊王往死路上逼嗎?幹脆,先殺了你這妖言惑眾的人!

這一番話說得擲地有聲,證明葛旟無愧於司馬冏的忠狗身份。

其實,在場的官員們,估計大多數想得和王戎一樣,這幫無節操的人,無論當權者怎麼輪換,隻想保證自己的生命財產安全,哪有工夫替你司馬冏操這份閑心。

葛旟這平地一聲吼,把大家的私心鮮血淋漓地揭露了出來,百官震驚之餘,繼續一片沉寂。

在寂靜中,王戎提出了一個要求,報告,我要上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