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一個都不忠義(5)(2 / 2)

屎遁這一招並不新鮮,不過王戎把這陳年老招玩出了新花樣,到了茅廁之後,他大無畏地跳進了糞坑。由於滿身臭穢,王戎自然不能在會場繼續參與嚴肅話題了。

於是,王戎跑了,雖然鞋底抹得是屎,不是油,但絲毫沒影響他逃跑的成功率。

也許是受到葛旟的激勵吧,司馬冏最終決定勇敢地麵對現實,投入戰鬥。他的第一個戰鬥對手,自然是諸王在京城的內應——司馬乂。

司馬冏派出部將董艾,襲擊司馬乂。司馬乂在這種危急時刻,展現了他一向膽大果斷的品質,率領一百多名親兵,疾馳入宮,找到惠帝,立刻以天子名義,號令禁軍進攻大司馬府。

董艾趕到宮外,發現皇宮諸門早已緊閉,他便在皇宮西門——千秋神虎門放了一把大火,打算從這裏突入皇宮。

之前,司馬冏已經托人從宮中偷出了騶虞幡,此刻正好派上用場。他令人持幡大喊:“長沙王司馬乂矯詔!”

司馬乂不甘示弱,也找了幾個大嗓門士兵喊回去:“大司馬謀反,膽敢助紂為虐者,誅五族!”這個狠,比誅三族還多了倆。

吵完了架,雙方正式動手。這天晚上,城內混戰,箭如雨下,火光衝天。惠帝跑到東門上,想看個究竟,也不知道是哪個不開眼的,竟然敢朝這邊射箭,呼啦啦一陣箭雨,差點沒射到惠帝,而宮內諸人忙著四處救火,燒死的,射死的,不計其數。

這一戰,一直打到第二天天亮,還有的版本說一連打了三天。結果倒沒什麼爭議,司馬冏被打敗了。根據他之前表現出的驚人低下的戰鬥力,估計也沒人感到意外。兵敗之際,他的長史趙淵突然倒戈,把他捉住,向司馬乂投降。

看到幾天前還不可一世的大司馬,五花大綁跪在地下,如同喪家之犬,惠帝不禁起了惻隱之心。司馬冏雖然不是好人,但比起司馬倫,畢竟對他溫柔得多。

司馬乂反應可比惠帝快多了,看到後者表情起了變化,沒等那句赦免說出口,就趕緊令左右把司馬冏帶出宮外處死,暴屍三日。

洛陽劇變的消息很快傳了出去,這對司馬顒來說,並不是什麼喜訊。由於司馬冏已死,諸王失去了領兵進入洛陽的借口。

如意算盤落空,李含、張方便帶兵回到了長安。

故事進行到這裏,我們稍事休息,盤點一下司馬諸王的情況。此時,武帝成活的九個兒子,還剩了五個:惠帝、司馬穎、司馬乂、司馬晏、司馬熾。

趁這個機會澄清一下,司馬穎雖然叫成都王,但跟西南益州的成都沒什麼直接關係。他的領地反而在洛陽東北方向,位於司州東北的魏郡、廣平郡內,大致在今天河北河南交界,邯鄲、安陽一帶,首府設在鄴城(鄴縣)。

其餘幾個人都在洛陽。司馬晏比惠帝大概聰明一點也有限,沒什麼影響力。司馬熾排行老末,武帝去世那年,才封為豫章郡王。十幾年來,朝廷禍亂紛紛,這位少年閉門自守,從不主動參與那些破事。

除了武帝諸子,此時較有實力的宗室還有司馬顒、司馬歆,分別出鎮關中和荊州,這倆人我們已經比較熟悉了。除了他之外,還有一位東海王司馬越,此時也在洛陽,任司空、中書監。

司馬越輩分比較高,他是司馬馗(司馬懿弟弟)的孫子,高密王司馬泰的次子,惠帝的堂叔,封東海王,食邑六縣,實力看起來不甚強大。不過,今後幾年,他將榮升為主角之一。

此外還有個東平王司馬楙,都督徐州,還有個範陽王司馬虓,時鎮許昌。

他們都是一家人,甚至可以說是近親,武帝司馬炎之所以分封諸王,各方麵給與優厚待遇,目的就是為了讓大家團結起來,幫惠帝守住大好江山。但實際情況恰恰與武帝的初衷相反,宗族血緣關係並沒有阻止司馬諸王間的權力紛爭。

記得犯罪學裏麵有一種“機會型犯罪”,crime upon opportunity。西晉宗室諸王正好符合這種情形,他們各有自己的王國封地,自己的軍隊,自己的政府班子,其中一些人還兼任一方都督,既有軍政權力,又有經濟實力,而這兩者自古以來就是割據一方的基本條件。

既然有了條件,那麼,大家有機會抓機會,沒有機會也要製造機會,不反白不反,不亂白不亂,先小亂,再大亂,咱們high到天亮,照死玩。

之前,我打過一個比方,至高無上的權力,就像一個誘人的大蛋糕,每個姓司馬的,都想分到最大的一塊。但局勢發展逐漸揭示出一個現實問題,當務之急,已經不是按什麼比例分蛋糕,而是這塊蛋糕是否還完好無損地擺在那裏。

司馬諸王大打出手之際,西晉這塊蛋糕,已經悄悄被人切去了大大的一角——益州。

持刀的,是一群姓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