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堂外甥跟堂舅舅的關係可不怎麼樣,立即向司馬顒告發,可憐皇甫商就這麼死在了路上,遊楷和皇甫重依然旁若無人地戰鬥著。
劉沈倒是順利接到了詔書,也順利從雍州七郡集合起一萬多人,可惜,他慢了一步,沒等他走到長安,洛陽就陷落了。
陷落的原因,來自內部。
司馬乂雖然打不過張方,但打起昏頭昏腦的司馬穎來,還是綽綽有餘的,盡管城中缺人少糧,前前後後,他還是斬獲司馬穎六七萬人。
難能可貴的是,司馬乂對惠帝一直禮敬有加。因此,洛陽城內雖然困難重重,但士兵們士氣尚可,堅持戰鬥。
當年閏十二月,新一年到來時,這場戰鬥已經持續了近半年。司馬乂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邊緣,城外的張方也喪失了信心,準備先回長安。
雙方都達到了精疲力竭的極限,誰能再多堅持幾天,誰就能夠取得勝利。司馬乂是準備堅持下去的,但洛陽城中的某個人卻不這麼想。
東海王司馬越,心情很不愉快:你司馬乂和二王爭權,白白把我困在洛陽小半年,再過些日子,我不戰死,恐怕也會餓死。這冤大頭誰愛當誰當,我可不想當。看來,我得想個法子幫你們分出個勝負。
司馬越自然管不了城外的司馬顒和司馬穎,但司馬乂近在眼前,要算計他,並非難事。
於是,司馬越聯合殿中諸將,趁夜深人靜,一舉抓獲了司馬乂。第二天,在司馬越的威逼下,惠帝下詔,罷免司馬乂官職,將其囚禁於金墉城,同時,開城投降,改元永安。
城門打開之後,殿中諸將看到門外敵軍同樣疲弊不堪,頓時後悔了,既然如此,還不如繼續守城,好歹也是為天子立功,如今功虧一簣,也太可惜。
他們秘密謀劃起來,準備到金墉城劫出司馬乂,以便在他的領導下繼續戰鬥。司馬越聽到風聲,嚇個半死,司馬乂被放出來,自己還能有啥好結果?不行,得先下手為強,趕緊把人殺死了事。
這時,黃門侍郎潘滔給他出了條借刀殺人的毒計:不妨把這個消息告訴張方,殺人的惡名,讓他來承擔。
張方不會顧忌什麼惡名善名的,一聽招呼,立馬帶兵跑到金墉城,把司馬乂抓到自己的軍營裏。
營內早已點起了火堆,因為張方準備做一道菜,人肉BBQ,主料就是司馬乂。可以想象,這個過程十分慘烈,看到一個活人被慢慢烤成焦炭,就連在場的張方士卒,也不禁悄悄落淚歎息。
得知司馬乂的死訊,司馬穎大搖大擺地進入洛陽,令石超等人領兵五萬,分屯洛陽十二城門,殺光城中曾與自己有嫌隙的將官,用自己的軍隊代替京師宿衛各營。
直到這時候,慢郎中劉沈才找上了司馬顒。
司馬顒正屯兵於鄭縣,聽說劉沈要來,趕緊退入渭城,派督護虞夔趕赴好畤迎擊劉沈。虞夔不是對手,大敗而歸,司馬顒慌了,一麵退回長安,一麵急召張方馳回救援。
張方匆忙西歸,途中缺乏糧草,不過,這難不住魔頭張方,他很快找到了食物來源——從洛陽擄掠的一萬多奴婢。為了不那麼觸目驚心,張方把人肉混在牛馬肉中,供給軍需。
劉沈聽到張方回軍的消息,終於加快了動作,他渡過渭水,急派安定太守衙博,功曹皇甫澹領五千精兵,作為先頭部隊襲擊長安,自己率領餘部在後接應。
衙博、皇甫澹一直攻到司馬顒軍帳前,可奮戰了好久,也不見劉沈的援軍趕來,終因寡不敵眾,全軍覆沒。
這時,張方也趕回了長安,派兵連夜攻打劉沈。劉沈的軍隊毫無防備,當即驚慌潰散。
劉沈這個人,估計是屬樹懶的,做事慢得出奇,不但進攻慢,支援慢,逃跑也慢。沒多久,他就被張方的人抓了回來。
不過,我們不應該嘲笑他,雖然他動作慢了些,骨頭卻是硬的。被俘之後,麵對曾對他激賞不已的司馬顒,劉沈說出了這樣一番話:“知己之惠輕,君臣之義重,沈不可以違天子之詔,量強弱以苟全。投袂之日,期之必死,醢之戮,其甘如薺。”
知己之恩比不上君臣大義,我劉沈絕不違反天子詔令,更不會屈服於你的武力,苟全性命。奉詔討逆之初,我已做好了必死的準備,哪怕你把我剁成肉醬,對我來說,隻不過是小菜一碟!
司馬顒並沒有把劉沈剁成肉醬,但他也沒輕饒劉沈,將其鞭打一頓,從當中剁成兩塊。
打不過就跑
司馬穎和司馬顒聯手除掉了司馬乂,接下來的分贓活動,自然在這兩個人之間進行。司馬顒當上了太宰、大都督,還接過了劉沈的遺產——雍州,而司馬穎當上了皇太弟,都督中外諸軍事,兼領丞相。
皇太弟不願待在洛陽,很快又回到了鄴城,順手還搬走了儲君那一套車馬儀仗、生活日用品。而洛陽公卿紛紛跑到鄴城自首謝罪,也不知他們給自己找了個什麼罪名。
前太子司馬覃當然是被廢掉了,但令人費解的是,司馬穎還堅持廢掉了羊皇後,這明擺著是欺負傻大哥惠帝。
欺負惠帝不要緊,但司馬穎忘了,洛陽城中的另一個人可不是那麼好欺負的,東海王司馬越。
司馬越又不高興了,可以理解。沒有他做內應的話,司馬乂顯然還可以堅持好多天屹立不倒。但事後論功,你倆又是太弟,又是丞相,又是都督中外的,就給司馬越一個尚書令當。
司馬越很不滿意,打算做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