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女兒的上海“讀書行”徹底打亂了李紅的蓋房大計。因為她不僅每月要繳納五六百元的幼兒園學費、中餐費和管理費,每年還得花3000多元為女兒報上兩個課外興趣班。
本來按照李紅的經濟情況,她實在是難以負擔起課外培訓費。但禁不住幼兒園老師的一再勸說,熬了兩個月後,眼見女兒變成班級裏的“釘子戶”,為了避免女兒成為班級裏的“孤島”,不讓她年幼的心靈留下陰影,李紅咬了咬牙為女兒報了兩門興趣班。這樣一來,隨著女兒的到來,家庭支出大幅度提高,一年下來也就存不了幾個錢,房子翻新計劃就此擱淺了。
當李紅將女兒的情況打電話跟老家的姐姐一溝通,才得知,現在老家的課外興趣班和培訓班亦是日漸爆棚,不培訓將會被“淘汰”,也會被“選擇”。李紅才稍感寬慰。她發現,“培訓”這個名詞,原本隻是為有需要的人準備的。但如今全民皆“訓”的場景讓培訓機構爆了棚。它已然開始變味,培訓蘊含了太多的商機。
李紅的經曆讓我感慨天下父母心的不易。但自從我當媽媽後,我也就特別能理解父母為了孩子能有個好的未來,唯恐孩子落人身後的那種不顧一切的迫切之情。
而看看廣東社會科學院於2010年進行的一項校外教育專題調查的數據,我們更加能直觀地了解到父母對於孩子教育培訓的花費之高。該數據顯示,84.2%的孩子一周要參加兩門以上的校外培訓,大部分家庭在孩子上校外培訓班一年的花費是800~2500元。
而這些受調查對象大部分參加的是如美術、舞蹈和音樂這些傳統藝術培訓以及外語培訓。假如參加的是價格高昂的鋼琴培訓,足以讓普通家庭喝上一壺。因為,即便是購置一台中端的鋼琴,也需花上一兩萬元。更不用提動輒每節課80~150元的鋼琴培訓費了!如此“高”培訓,又有幾個工薪家庭能承受得起?
甜甜媽是住我家樓上的鄰居,甜甜比我女兒年長2歲,由於孩子相差不大,所以我倆經常圍繞孩子有聊不完的話題。已經5歲的甜甜在附近的公立幼兒園上學。一次,在談及甜甜上學的費用時,甜甜媽跟我掰了筆賬。她告訴我說,每年甜甜的幼兒園讚助費:2000元;幼兒園學費:3200元;幼兒園管理費、餐費:1600元;興趣培訓:2000元。粗略算來,每年甜甜的教育培訓費將近9000元。甜甜媽告訴我說,她這隻能算是中等水平。小孩的教育問題本就花錢,即使是上最普通的幼兒園,每月幼兒園費也在300元左右,再加上舞蹈班、英語班之類的特長班,一個小孩每年的學費最少要6000元以上。這對於一些家庭來說,不是個小數目。
當然,如果上的是雙語,甚至是貴族幼兒園,那費用更是不可相提並論了。在北京一家公司擔任部門經理的堂姐告訴我說,北京入園難問題在全國是出了名的。所以,非北京戶籍的堂姐孩子自然亦是入公立幼兒園無望。所以,她隻得選擇花大價錢將兒子送進小區裏麵開設的私立貴族幼兒園。入園不用排隊,但價錢卻貴得嚇人。據堂姐說,每個月光學費就高達2000多元,再加上七七八八的培訓費、管理費、餐費等,一年下來,沒個兩三萬元,那是不用涉足的了!
也許有人認為,到了小學和初中,這些問題應該能迎刃而解。因為,畢竟小學和初中是屬於義務製教育嘛!誠然,九年製義務教育學費免收的政策確實是讓很多家庭減輕了不少負擔。但是,為了能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家長們寧願交上大筆的擇校費,也要讓孩子上一個好學校。其花費絲毫不遜色於幼兒園的開銷。動不動就上萬元的擇校費,讓不少家長為孩子能進入好學校上學感到欣慰之餘,躲在家裏“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影響了家庭的生活品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