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分組審議國務院關於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情況的報告。其間,一些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將焦點對準大學生就業,特別是城市“蟻族”群體的生存和發展:
委員白景富認為,“蟻族”找不到工作,沒有固定住處,他們承受著巨大的社會壓力、家庭壓力和心理壓力,時間長了就會成為極大的社會問題。
委員宋法棠表示,來自農村的大學畢業生都聚集在城市,城市又拿不出那麼多就業崗位,應該加大運用財政杠杆引導大學畢業生下基層、到農村的力度,並製定一係列激勵政策。
委員牟新生認為,解決好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應著力破解兩對矛盾,一是大學生就業觀念與現實需求之間的矛盾,這需要上升到學校教育層麵加以解決;二是大學專業設置和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這需要大力發展中高等職業教育來逐步解決。
委員程貽舉認為,雖然現在大學畢業生國家不包分配了,但高校可以考慮建立推薦製,把大學畢業生推薦到合適的崗位上去。
委員李乾元、汪光燾認為,中小企業的繁榮程度在一定意義上決定了就業水平,應采取措施促進中小企業步入良好發展軌道,引導大學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就業。
12月30日,《中華讀書報》發表署名張洪彬的文章《從蟻族傳遞出來的危險信號》,文章認為,“蟻族”現象所反映的,不僅僅是80後的問題,不僅僅是就業問題,不僅僅是住房問題。透過“蟻族”現象,可以看到“轉型時代”的種種結構性問題——城鄉二元體製,教育資源分配不公,貧富分化,政治權力公信力的嚴重流失,仇富心態背後的階級仇恨,對弱肉強食法則的認同,道德水平急劇下滑,社會認同感日趨稀薄,暴力心態急流暗湧等等。
12月31日,央視原著名主持人黃健翔發表博文《我家的蟻族》,文中講述了他堂哥兒子在南方某城市做“蟻族”的真實經曆。
1月1日,《蟻族》一書作為唯一的出版界作品,榮獲《南方周末》“2009中國傳媒特別致敬”。致敬辭這樣寫道:
……
這一群體(蟻族,編者注)正在飛速地壯大,而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隨著社會階層的日益固化,他們中的許多人還看不到一蹴而就解決的希望,關鍵是,一如書中的呼籲:給他們一個看得見的未來。這大概也是中國人在當下共同的困境。
……
1月,為《蟻族》一書作序的鄧錕離開打拚了14個月的北京,回到讀本科時的母校所在地昆明,準備創業。
1月,《中國社會保障》2010年第1期發表文章《“蟻族”生活實錄》,認為“蟻族”群體憧憬於美好的夢想,卻不得不蝸居在單薄的現實之中,《蟻族》一書揭開了這個鮮為人知的群體麵紗,也對社會提出了新的質疑與思考。
1月2日,“蟻族”現象被新浪網評選為“2009年度十大教育事件”。獲選辭這樣寫道:
“蟻族”,一個孕育著希望的群體,他們受過高等教育,充滿智慧,樂觀開朗,敢於接受挑戰,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期待,尤其相信通過奮鬥實現自己的理想,絕少抱怨。
……
1月3日,《蟻族》一書榮獲《華商晨報》第五屆(2009)年度十大好書。
1月3日,日本共同社發表文章《“蟻族”劇增成中國社會不穩定因素》,報道稱:在中國大學畢業生低收入聚居群體劇增正成為一種社會現象,他們因高學曆、群居像螞蟻而被稱為“蟻族”。雖然“蟻族”劇增的直接原因是大學數量的增加和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是與日本、韓國一樣其背景還在於社會的不平等,“蟻族”正日漸成為中國社會的不穩定因素之一。
1月8日,中國百科類網站“互動百科”發布“2009年度十大銳詞榜”,“蟻族”榮登十大銳詞榜榜首。根據《蟻族》一書,“蟻族”被網友協作編輯生成的有效版本超過200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