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又一個磨難接踵而來,孩子考試不及格,打遊戲半夜不回家,偷家裏的錢,和別的小朋友打架。孩子的心理遠沒有斷乳,還有太多的地方需要父母引導才能成長,還有太多粗淺的地方需要父母的幫助才能變得精深。
覺悟與修養,是使粗淺變得精深的必經之路,而父母們要受苦受難到何時,才會真正認清懲罰孩子並不可取,自身的覺悟和修養最重要?
有些人在平日思想中不斷產生覺悟,發現一個道理就堅持下去,這樣,就減少了許多磨難;有的人則一定要有磨難才開始覺悟,而有的人則一定要在苦難裏打轉,一遍遍地痛苦,一遍遍地親子衝突,還沒有覺悟,也根本感受不到修養的力量;還有的人,則是在順境逆境中都去覺悟,都有思想上的收獲,都在努力地提升自己的素質,修身養性,這種成長是雙向的,父母與孩子一同成長。
現代開放的社會與從前半封閉的傳統社會不同,從前的家庭傳統美德就是潛移默化的教育,民風樸實無華,一種好的影響能堅持很多年;現在的社會各種思潮不斷衝擊,價值觀卻變得很單一,成年人是掙更多的錢,學生是要掙到更多的分數,而人本身的內涵越來越不被發現和重視。在這個時代,更需要經常思考質疑。
不常思想覺悟是被動的,不是主動的,是他主的,不是自主的。父母不能憑老師怎麼看重整齊劃一的紀律,怎麼注重學習成績,怎麼評價孩子就對孩子嚴加責罰,父母一定要有自己的觀點,為自己做主,才能為孩子做主。
孩子反叛、沉溺於遊戲都不足以打敗你,你依賴無主般的隨波逐流卻可以讓你崩潰。老師的評價、嫌棄並不可怕,你要什麼時候都和孩子站在一起。如果他真的有錯,你可以用沉默的眼神去責備他,但不可以用責備的語氣去刺激他,父母在憤怒時的語氣是難以控製的,而孩子的心是非常敏感而且脆弱的。
不斷加強覺悟和修養的父母,不斷使自己粗淺的心變得更精深的父母,才會給予孩子最正確有效的關愛。而父母這種對孩子的關愛,會成為孩子內心衝突時最正義最光明最鼓舞人心的愛的勢力,而不是外在的擊沉孩子自信心的勢力。他會認為,他在你的內部,他屬於你,他很安全,你很愛他,他很感恩,很想報答你,報答你的方式,就是做一個你期待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