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晶的女兒小的時候就開始表現出來明顯的獨占心理,還沒有學會走路的時候,她就不讓媽媽抱別的孩子、碰別的孩子,如果媽媽對別的孩子表現出來好感,她會非常敏感地發覺並大聲喊叫表示不滿。有時,連媽媽拉一下姥姥的手、撫一下姥姥的肩,她都會麵露生氣的神色。黃晶每天都擁抱、親吻女兒,女兒對於她的身體親熱方麵的需求似乎永遠都沒有盡頭。
長到兩三歲時,這種獨占媽媽身體的習慣已經有所好轉,但另外又有其他的跡象表明,女兒仍然很自我中心,非常排他。比如,黃晶不能當著女兒的麵誇別的小朋友長得漂亮,也不能表揚哪個小朋友拍球拍得多,就算人家的衣服好看,媽媽也不能說,一說女兒就氣得不行的樣子,用白眼瞪媽媽;媽媽要是再接著誇下去,女兒就一定會嫉妒得大哭起來,再去哄她,她就會對媽媽連踢帶打的,又氣憤又吃醋又委屈。
此外,女兒特別爭強好勝,什麼事都要爭第一,什麼方麵都要爭先,但總是因此而情緒起伏特別大。隻要有小朋友一起做事,無形中,她就在跟別人作比較,聲音、神情和動作上經常流露出來對別人的指責和對自己的擔憂。不管玩什麼,她都要當主角爭第一,而且一定要求大人誇她做得最好、唱得最好、跳得最好,否則,她就哭喪著臉,隻要有誰稍一惹到她,她就會脆弱地哭起來,弄得原來挺好的小朋友們都不願跟她一起玩兒了。非但不跟她玩兒,而且大家還特意躲著她,湊在一起邊小聲嘀咕邊往她這邊看,這樣,她更是心裏沒底了,受到的打擊就更大了。
黃晶和愛人剛開始時覺得女兒太爭強好勝了,不能由著她的性子來,所以就硬別著女兒的性子來,就是誇別人好。可他們發現,越是這樣,女兒對爸爸媽媽的抵觸就越強烈,而且顯出更加慌張不自信的樣子。和女兒相處久了,黃晶很擔心女兒愛較勁的性格,擔心女兒這樣將來恐怕抗挫折能力太弱,因此,在教育女兒時就開始注意多用鼓勵的方式,經常表揚她。可後來黃晶發現,女兒會不時地想起來告訴媽媽,她哪一點哪一點比別的小朋友們都強,若黃晶稍微客觀謹慎地說她的哪方麵需要繼續努力,因為比哪個小朋友還差些時,她又開始不高興接受不了。鼓勵她,讓她過於自負,不鼓勵她,孩子就很容易心裏沒底,不自信,這讓黃晶很為難。
上學之後,女兒已經懂得害羞,懂得隱藏自己的嫉妒心理、愛表現的欲望和獨占欲望。可黃晶發現,女兒並不是沒有了愛表現和爭強好勝的性格特點,而是心氣更高了。的確,女兒學習成績優秀,小提琴也拉得很好,人也越來越漂亮,聲音也動聽,可一旦出現考試比賽的情況,女兒就表現得特別焦慮緊張,那種緊張的情緒影響到全家。黃晶和丈夫都覺得怎麼安慰孩子都無法平息她緊張的情緒,一旦考試不理想或比賽失利,哪怕隻得了第二名,孩子接下來的一兩周內就會陷入對自己深深的不滿,經常表現出不自信的神情。一旦黃晶不小心提到取勝同學的名字,女兒就要莫名其妙地發脾氣,承受能力很弱。
在黃晶心裏,女兒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而且,女兒的確在很多方麵都已經很優秀了。無數次,女兒問她:“媽媽你愛不愛我,是不是最愛我?”黃晶都一再地向女兒重複表示:“你是最棒的孩子,我在這個世界上最愛的人就是你!”但這句堅定的誓言似乎總是能給女兒帶來片刻的淺層的安撫,女兒仍然不相信自己是最棒的,仍然時而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