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暢這人顯得很冷靜而獨立,說話很理性,言行舉止有板有眼的,戴著近視眼鏡,說話沒有太多的表情。說起丈夫對她的評語,她怎麼都不能理解,更不能接受,難道女兒麵對她時的神情和個性像自己嗎?
徐暢從始至終的表情就是臉一直繃著,一點笑模樣都沒有,可以說是冷若冰霜,從頭到尾幾乎沒有說女兒一處特別可愛的點,始終在“聲討”著孩子和丈夫還有婆婆,對女兒的“氣性大”很不理解,對丈夫和婆婆的“縱容”就更不理解了。說是徐暢冷靜嚴肅,但她談到內心委屈的地方,她會突然地流出眼淚,哭的時候沒有什麼聲音,也沒有什麼表情,就是在那裏默默地流著淚,這表明她內心有著十分脆弱的地方。
徐暢這種理性而冷靜並且挑剔的冷淡神色,對正在成長中的孩子的影響很不好。這樣的父母尤其是媽媽通常來說智商都很高,在自己的領域裏都小有成就,有自己獨特的才華,十分自信,但就是因為太過於自信,她們會有固定的思維方式和觀念,並且經常會以成年人的思維方式去看待成長中的孩子,他們不理解孩子內心真實的感受和需要,也很少嚐試著去理解。
比如,徐暢女兒喜歡的也許正是那一撮頭發在頭上拱起來的翹翹的有趣模樣,而她卻認為女兒是需要她幫助弄平,反過來,女兒又認為媽媽是在惡意剝奪她的一點點生活的樂趣,因為媽媽平時就不理解自己的心並且“習慣破壞”自己的一點點樂趣。再比如帶著女兒寫作文,作文是要孩子自己真正有感而發去創作出來的,而徐暢經常自己代替女兒思考,使女兒失去主動性,在女兒不願意按媽媽的意思去寫的時候,她又強逼著孩子去寫,孩子對她的抵觸情緒就更強烈了。就是因為女兒覺得平時媽媽對她太嚴厲,她的承受能力早已到極限,所以女兒才會說出這樣的話:我懷疑你……你到底幹什麼……而這樣的話,徐暢後來也反思,自己平時就是這樣對女兒和丈夫說話的,她幾乎沒有肯定過丈夫和女兒的優點。從前徐暢不會認為女兒是自己的鏡像,她隻認為自己已經為女兒付出太多。
徐暢平時的一言一行其實都在對女兒起著作用,隻是這種影響非常潛移默化,但就是因為這種影響很細微不容易察覺,才特別容易滲透給孩子,使孩子有意無意地在內心裏去模仿。但同時孩子又是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尊嚴和喜怒哀樂,在模仿媽媽的同時,她會在心裏與媽媽產生對立麵,這種對立麵就表現為與媽媽之間的小矛盾、小摩擦,而小矛盾傳導到徐暢這裏,就會與女兒產生更多的矛盾,徐暢會很生氣,引發好幾天都不和女兒說話的大矛盾,最後變成母女二人之間的成見。
當女兒以徐暢平日冷冷的態度對待徐暢時,徐暢不肯承認這是她自己,她從來也沒有想到自己是這個樣子待人的,更沒有想到,心愛的女兒會對媽媽有這樣的印象。
對於徐暢而言,孩子的“毛病”就是錯誤的,就是要改正的,一定要指出來並且監督孩子改正。但恰恰女兒與她一樣,都是屬於表麵上裝作很鎮定,但內心很脆弱,同時又自我保護意識很強的人。越是內心脆弱的人,如果再加上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她對於別人給予她的鄙夷和不屑就越會很敏感,即便別人沒有對她表現出輕蔑,她也能“想象”出來並對別人發起進攻。她有一種特別強的“本事”,那就是能迅速地檢索出對方的缺點並加以鉗製,以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可她並不知道,她的自我保護已經過度地侵犯別人的尊嚴了。徐暢女兒在媽媽麵前,反倒不放鬆,總有一種過度保護自我的習慣。通常,這種人對別人缺點的發現和挑剔是有道理可循的,那些被挑剔出來的“缺點”,往往是別人的軟肋,比如徐暢對女兒寫作文沒有思路及愛生氣的指責。對於正在成長中的孩子來講,孩子的缺點就是孩子的軟肋,正是需要媽媽愛護和培養的地方,卻經常被媽媽戳得很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