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全完啦(2 / 3)

  朝鮮國雇請的大明群賢,就有三十五人,而倭人更多,足足有百人的規模。

  此事……自然也就傳出不少的風言風語。

  “陛下……”

  宮裏頭,亦失哈小心翼翼地進入了文樓。

  朱棣本是閉著眼眸在小歇,聽到亦失哈急匆匆的聲音,他隻輕輕地打開了眼皮子,瞥了亦失哈一眼。

  “倭人和朝鮮國的使節,已離京了。”

  “嗯……”朱棣隻嗯了一聲,臉上依舊平靜。

  這些時日,他不問外事,不過亦失哈就好像他的眼睛和鼻子,對於天下的事,依靠著亦失哈,朱棣盡都掌握。

  這一次,他似乎不隻是考驗著太子,同時也在考驗朝中的百官。

  亦失哈接著道:“朝中對此,頗有非議……”

  他本是低垂著頭,說這番話的時候,又小心翼翼地看了朱棣一眼。

  其實不到萬不得已,亦失哈是不願意背後說人是非的。

  可現在……情況有些不同,至少亦失哈是十分擔憂,這位宋王殿下,對朝鮮國和倭國似乎好的過了頭,這已經超過了朝貢予以賞賜的範疇了。

  亦失哈希望這個時候,趁著朝鮮國和倭國的使節尚未登船時,將這些賢才截住,免得將來留下什麼隱患,到時……他張安世隻怕更要遭人非議了。

  朱棣終於微微張開了眼睛,看著他道:“非議?”

  亦失哈道:“許多人說……宋王殿下……如此鼎力支持藩國新政,雖說倭國與朝鮮國恭順,可終究……”

  “哎……”朱棣點點頭。

  他自然曉得這些道理,人心險惡,何況是外邦,即便再如何恭順,可說到底,許多人連自家的兄弟以及近鄰尚且不敢輕易信任,卻對外邦人有一種說不出的信任感。

  所謂遠香近臭,大抵就是如此。

  朱棣是這輩子,有著數不清的閱曆,自然覺得此事有些不妥。

  在他看來,連宗親的藩國,也要有所提防,朝廷對他們要有所製約,何況是朝鮮國與倭國呢!

  退一萬步,朝鮮國且也罷了,倭人可是狼子野心,明初時的倭患,也曾鬧的人盡皆知,死傷了不少軍民百姓呢。

  朱棣皺了皺眉頭,忍不住站起來,來回踱步起來,顯得心事重重。

  亦失哈猶豫了一下,最終道:“要不陛下下一道旨意,將人給請回來?聽聞似鄭晨這樣的大賢,對新政了如指掌,乃是天下對新政了解最透徹的人。他所著的書,被人視為新政的寶典。此番入扶桑,不啻是讓李斯進了關中,至於其他的賢才,奴婢也教人打探過,無一不是滿腹經綸,乃是近來新學最有力的推手。”

  “這些,可都是京城裏久負盛名的人物呢,他們的書,十分高深,奴婢拜讀過一些,雖看不甚懂,不過卻也為之折服。奴婢在想,陛下……”

  朱棣聽到這裏,卻是沉眉,擺擺手道:“這就不必了,朕既教太子監國,此事也是太子準了的,此時若是將人召回,豈不是多管閑事?朕現在隻看結果,其他不論。倘若當真因此而滋養了朝鮮國與倭國,這個損失……朕還受得住。”

  亦失哈遲疑了一下道:“奴婢擔心的是宋王殿下,一旦如此,千秋之後,必得罵名。”

  朱棣笑了笑道:“你這奴婢,倒是連人家的名聲,都已顧慮到了。”

  亦失哈一臉真摯地道:“陛下,奴婢侍奉了陛下這麼多年,陛下便是奴婢的主人,太子便是奴婢的少主,至於宋王殿下,既是陛下的腹心,自然而然,也是奴婢的……”

  朱棣擺擺手打斷他道:“好啦,好啦,朕知道,朕都知道,隻是眼下……還是再看看,看看再說吧。”

  亦失哈隻好道:“奴婢遵旨。”

  朱棣卻是突的感慨地道:“朕啊,已經沒有多少時日了,今日可以召回一次,亡羊補牢,可過不了幾年,等朕真的要去見太祖高皇帝時,誰又能亡羊補牢呢?”

  他幽幽地歎了口氣,才又接著道:“所以朕才如此,若是實情辦好了,朕心裏放心。即便太子和張卿家事情沒辦好,也借此可以讓他們吃一個教訓。這世上……沒有什麼比教訓更值錢了,人不栽跟頭,就會目空一切,妄自尊大的。”

  亦失哈一臉敬佩地道:“陛下深思熟慮,奴婢實在欽佩……”

  朱棣卻不吭聲了,頓了頓,他坐回了禦桌跟前,隨手取了一份亦失哈送來的東廠奏報,又開始細細看了起來。

  …………

  張安世近來發現,這文淵閣之中,倒有不少人看他的眼神竟是怪怪的。

  他心態好,倒是不以為意。

  可一連十數日,張安世倒是忍住了,可胡廣卻是憋不住了。

  於是胡廣趁著機會,拉扯了張安世的袖子,叫到一邊,鬼鬼祟祟地低聲道:“殿下,近來聽說過一些流言嗎?”

  張安世淡定地道:“我從不聽流言。”

  胡廣頓時便擺出一臉苦口婆心的樣子道:“有些流言,聽一聽也很好。”

  張安世的嘴角勾起一抹淺笑,道:“胡公到底想說什麼?”

  “這個……這個……嗯……”胡廣歪著腦袋,努力地想了想說辭,才道:“太子殿下,難道就沒有告誡殿下一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