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大功告成
眾人見這蔡敏斷斷續續的述說。
這蔡敏顯然受到了極大的刺激,聲音顫抖著。
而君臣們也隻能麵麵相覷。
顯然誰也沒有料到,短短一年之間,這倭國便已到了這樣的地步。
可問題就在於,不久之前,這倭國似乎還風調雨順,蒸蒸日上。
豈會一夜之間,就變成了這般的模樣?
胡廣於是道:“蔡敏,你所言,可屬實嗎?”
蔡敏帶著幾分激動道:“屬……屬實……草民……草民豈敢隱瞞……此番草民來此,也正是懇請大明,立即馳援……馳援……不然一切都來不及了,恩師鄭晨人等,現在生死未卜……求……求朝廷營救……”
說罷,淚灑衣襟。
眾人見他如此情真意切,卻也知曉,他所言非虛。
胡廣不由道:“既如此,可據……老夫所知,倭國……近來一向安定,怎會突然如此?”
蔡敏道:“起初的時候,學生隨恩師人等,隨倭王入扶桑。這扶桑上下,也確實熱烈的款待,不隻如此,不少的倭人,無論貴賤,俱都對學生人等,心生仰慕。這扶桑上下,對新學的興致極為濃烈,莫說是那倭王,便是各處的大名,亦是紛紛想請恩師人等,講述新學。”
他說到此,似是陷入回憶裏,本是哀傷的臉上有著向往,口裏接著道:“此後,新政開始,也一切都很穩妥,起先是那征夷大將軍開了海貿令,命各處口岸,開放通商,又令各處,歡迎海商。效果也十分的顯著,諸多海商,蜂擁而至。此後,又下命田畝奉還,要收繳各處大名和武士的田地,又組織不少人,至各州丈量土地……”
“這消息傳出,倒有不少的爭議,可爭議雖大,卻也還說的過去……再之後,又提倡新學,禁絕寺廟……”
他一通說下去,君臣們聽罷,有人皺眉,似乎已經察覺出了什麼。
也有人覺得……這豈不是和大明的新政一般無二?倒似乎也沒有什麼可指摘處的。
想來鄭晨等人,對新政還是吃透了的……
蔡敏則繼續道:“除此之外,又頒布了教育、商法等詔令……就在前些時日,又下了詔書……要建京都大學堂,誰料,這大學堂尚在籌備……便突然生變,到處都是叛軍,四處殺戮,學生……學生……”
蔡敏說到此處,臉上浮出幾許恐懼之色,接著又開始痛哭起來,泣不成聲。
一直認真聆聽的胡廣,此時不禁道:“這些舉措,無一不是好的,何況,既有叛亂,必有征兆,可此次……卻又是何故?”
他露出百思不得其解的樣子。
這時,張安世卻笑道:“胡公……也太天真了吧?”
此言一出,胡廣色變。
場麵一下子有些尷尬了,胡廣抿著唇,一時間無言以對。
幸好這時張安世緩緩地踱步而出,打破了這份尷尬,笑吟吟地接著道:“所謂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不知胡公聽說過這番話嗎?”
胡廣一愣,方才被張安世羞辱一通,他雖臉色變了變,好在他性情溫和,倒也不是睚眥必報之人,6此時聽到張安世這話,先是愕然了一下,而後忍不住道:“還要請教。”
張安世道:“我的兒子長生,陛下和諸公應該知道吧?”
朱棣頷首。
百官紛紛頷首。
張安世接著道:“有一次,我教他讀書,他苦讀了幾日,艱難才學到了一些。於是有一天,他便向我發牢騷抱怨,說是:父王,世上若是有一味藥,吃了便能記下課文便好了。”
張安世笑了笑,繼續道:“當時我便打了他一頓。”
“何也?”張安世四顧左右,自顧自地繼續含笑道:“他這樣想,是因為……他想走捷徑,須知這天下,無論是讀書,亦或者齊家,或是治國,亦或者平天下,人人都希望能夠走捷徑。”
“會有這樣的心思,其實也不奇怪,畢竟無論是學習,亦或者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猶如這蜀道一般,行路難,難如登天。其中不知多少艱難困苦,亦有不知多少的險阻,因而,處處都可能險象環生,必須做到如履薄冰,才有成功的可能。我說的隻是可能……”
說到此處,殿中出奇的安靜。
不少人的心裏都有疑惑,而且,顯然張安世所言的,可能是新政的得失,而這一點看,論及新政,張安世確實可謂是真正的專家。
張安世耐心地繼續道:“正因為艱難,所以人們下意識的會投機取巧。就如文景之治,文景尊奉無為而治,而與民休息,這才有了漢初的大治。於是人們便忘了,文景時,照樣為了削弱諸侯,針對諸侯的各種平叛舉措,也似乎忘了,當時應對各種局麵時,文景二帝的種種措施。便隻覺得,天下的事,隻要無為而治,便可。隻是後世看來,效仿文景無為而治的君王,又有幾個有好下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