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佳怡直到昏過去那一刻,都沒有答應給麗妃寫字條。若是缺根筋的人,或許真覺得就沒辦法了。但麗妃人在外間,本就不是袁葉離那樣困在天牢裏,連可以利用的東西都隻有那麼多,更不是華佳怡那樣,徹底失勢,無法可施的異國公主。麗妃手裏是什麼都不缺的,所以現今的局麵,才顯得尤其不公。
但這天下從來不講公平二字,所以麗妃退而求其次,選擇了模仿。華佳怡是皇後,宮中留下的墨寶隻多不少,問題不過在於模仿的人。麗妃是算準了袁葉離在天牢裏,叫天不應叫地不靈,她覺得她一定會抓住一切機會,向外間求救。
但麗妃到底是麗妃。
文人出身,父親乃是宰相。統禦宮中,然不解底下人狀況。
若是了解,她就不會那麼肆無忌彈地得罪那些宮人,而齊國曆史上也並無宮女勒死皇帝的曆史。她沒能想到袁葉離作為一個大家小姐,會舍得和那些縱然打死也不值錢奴仆打交道,甚至於染晴的遭遇,讓她以為袁葉離是和她差不多的。她唯一錯了的就是,在麵對袁葉離的時候,還是從自己的耳濡目染而出發。
她也不是衛越辰,就算她能想到衛晟雲名聲在外,侍衛中不乏敬佩他的人,也會因為這一點而忽視袁葉離。假如麗妃是個禮賢下士,而且從來不曾打罵宮人的,那或許就想得到了。但從一開始,她就不是。
所以她即使傳遞信息,也必須要用華佳怡的身份。在麗妃看,她是最能博取袁葉離信任的。本來這計策就不周詳,若是蕭寒不在,袁葉離就不會信任何人。加上一個很致命的缺點——她要模仿的人不是旁的誰,而是來自宏國的華佳怡。
兩國之間的文字並無一統,是,華佳怡學會了這個國家的筆法,但她的學習法子和齊國人不一樣,一旦寫就能辨認出來。平常這點相異之處,不會如何,可是到模仿筆跡的時候就體現出來了。很難模仿到十足相似的地步,至少袁葉離多半能看出來,她是和華佳怡通過書信的。
於是最後,麗妃退而求其次了。
她決定讓模仿的宮女就這麼算了,能學個六七成就好。雖然主要原因在於,已經找不到能學的宮女了。將筆跡扭曲一點,假裝華佳怡是在行刑以後,千方百計才送這樣一張紙條出來,最終就是那扭曲的字體,而扭曲是因為華佳怡已經虛弱不堪,不能寫得像從前那麼漂亮了。
看著這張紙條的袁葉離,心情實在複雜。若說她信這張紙條,那是不可能的。陌生的侍衛,而且語氣不對,若是有人能因為無計可施就這麼信了,那當真是死在天牢裏也算不上冤屈。而且麗妃和衛越辰都不知道的是,若是計劃周詳,再有一段時日,就能打到京城來。
換句話說,在袁葉離看來,她當真不怕死,隻是怕做不成自己要做的事。她此刻的心境和麗妃以為的也差得很遠。
侍衛已經離開,隻餘她一人在糾結。沒想多久,袁葉離決定將計就計。如今她被困在天牢中,能多一道往外傳信的途徑也是好的,若是麗妃打算引誘她上套,肯定不會隻索取不付出,隻依靠那麼丁點資源就逃出天牢,那是異想天開。
如果將計就計……
不是袁葉離不怕死,而是她能想出試探麗妃口風,而不透露敵軍信息的辦法。除非外邊的情報居然漏到了衛越辰手裏,那才是情況堪憂。越靠近京城就越是危險,永遠沒有人能算無遺策,但若是衛晟雲當真失敗了,那就算她能瞞住麗妃,最後也是個死。
這世間從來就無人要求你永遠留退路給自己,你會發現,在某些時刻你所能做到的,隻不過是魚死網破,或者孤注一擲。袁葉離已經想通了。
於是在三天後,這個侍衛來到他麵前時,她抬眼望著他:“你何時會來?”
將計就計。
簡簡單單的一句問話,她卻等了整整三天。不是不能馬上問,而是如果她太快問,會讓麗妃起了疑心。她先前反抗得太漂亮了,暴露了自己的謹慎。而以她的謹慎,就算懷疑起來,也會自己和自己糾纏幾天,才能說服自己,往外求援。這樣一麵倒而且凶險的情勢,人人本能反應都會想著先自保,如果有人立刻往外求救,那實在是太著痕跡。
三天是極限了。袁葉離看一眼左右,自己被安排在最角落的位置,這簡直是誘惑著人向侍衛求救,何況這還是送信給她的人。這個問題很保守,如若是正常侍衛,恐怕會白她一眼,可如果他是個知情者,那多半就會回答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