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世界秩序(3)(1 / 2)

而“9·11”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風尚。它是我們告別了對世界過分一廂情願、簡單化的理解,它更激起了我對整個世界的好奇。世界不僅僅是由那些年輕的百萬富翁的名利生涯構成的,它也是意味阿富汗人那些痛苦的臉龐。很多時刻,我們是通過觀察別人來了解自己,世界已經發生了如此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也發現這些鏡像中的我們也發生了重要的變化。那些傳統的製約因素一下子消失了,而一些新命題則迅速突顯出來。

這個過分戲劇性的場麵,也出人意料地將中國推向了更為核心的位置。這不僅因為在一場必須依靠全球性合作才能完成的反恐戰爭中,中國的作用如此重要。更因為,在一個被恐怖主義、商業醜聞、經濟下滑包圍充滿不確定性的時刻,中國依舊高速的發展,給人以無窮的想象力。作為全球化進程最重要的發動機的美國的視線的轉移,則突然間賦予中國一個前所未有的定位——它有可能在一個全球領導力缺失的年代提供某種希望。從2001年至今,外界對中國認知,與中國人對自己的認知,發生了極度戲劇性的轉變。錯過了Dot-com革命的我發現,一場更為浩大的革命剛剛開始展開,而我們將是這場戲劇中的新的主角。我們被一種強大的力量誘惑與強迫著,重新審視自己與我們一直麵目模糊的國家。結果正如V·S·奈保爾對於他的祖籍印度的形容,我們發現中國也是“難以表述的國家”但在很多時刻,我們卻拒斥或是漠視了它。我不關注它的過去,也很少考慮它的未來,更不知道它與整個世界正在發生哪些關係。

Dot-com運動給我刻上了深深的“熱衷於時髦”的痕跡。我必須承認,當我在2002年左右將目光投向中國時,主要的原因是中國話題已變得如此熱門。我幾乎從未讀過古文,對於傳統文化一無了解,我的主要閱讀材料來自於被翻譯成中文的外版書籍與雜誌。就像我的朋友所說,當我談論中國時,口氣仿佛是一個外來者。但是,當我談論得越多,就越發現自己愈是這個話題的一部分。我愈像旁觀者一樣感受到“偉大的中國故事”,愈感受到一種強烈的召喚,即成為這個偉大故事的參與者之一,幫助這個偉大故事的實現。

當身處河流之中時,你常常感覺不到它的流動。但如果你將目光稍微放得長遠一些,你就又會發現多麼大的變革已經產生,中國已多麼深刻地卷入了全球事務之中。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即使她的增長速度日漸減緩,她也將並不費力地超越英國、法國與德國,成為僅次於美國、日本的經濟體。

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到“以人為本”,中國的國家戰略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而當胡錦濤前往非洲時,他首要關心的是石油,這種利益上的要求將越來越迫使中國更廣泛地關注全球性的政治、軍事變化。亞洲日漸習慣甚至依賴中國的崛起,再沒有狹隘的中國利益,中國必須為亞洲的穩定提供更多的幫助。曆史不斷教誨我們的是,一個國家經濟力量,最終總會轉化成政治與文化力量,盡管這其中可能存在著相對漫長的間隔。

但是,有多少中國人已經為這種這種變革做好準備,他們準備適應中國的新角色了嗎?如果中國要成為了一名領導性國家,那麼有多少中國人了解了美國、日本、歐洲、朝鮮與越南……人人都在談論“中國的崛起”,但是一個崛起的國家的政府與國民,應該擁有怎樣的能力與心態,他們怎樣才能贏得他人的信賴。多年以來,我們不斷犯的一個錯誤是,要麼就將外來者視作在一切方麵都占優勢的一方,徹底失去自尊;要麼就是沙文主義的俘虜,以不屑一顧的姿態對待別人。在整個80年代,我們將日本的經濟奇跡視作榜樣,但伴隨著日本泡沫的破滅,日本似乎一下子就成為了反麵教材,在中國概念刺激下的驕傲的中國人很少意識到,即使停滯的日本的人均GDP也是經濟高速增長的中國的30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