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昨日世界(2)(2 / 2)

整個世界需要諸多反思。對商業世界的長久沉迷,讓人們忽略了一些人類的本質問題。我們一度以為商業原則可以解決一切問題,首席執行官是新的領導人。這個事件提醒我們,我們仍舊需要了解人類命運的政治領袖,薩繆爾·波普金說:“人們對於政治越來越冷漠。如今政治家們再次成為焦點人物。”重要的是,人類必須以無比的信心迎接這次挑戰。

“最大的恐懼是恐懼本身”,富蘭克林·羅斯福說。在這次野蠻至極的恐怖行動之後,我們依舊堅信人類理性與樂觀精神的珍貴性。文明的確脆弱,但曆史告訴我們,文明在經受每一次挑戰之後會變得更強大。正是由於我們堅信未來世界是開放的,是由每個人的樂觀情緒所鼓舞的,是朝向越來越好的方向演進的,所以我們挺過了兩次世界大戰等一係列當時看起來不可逾越的障礙。

沉浸於“脆弱的文明”的無謂感慨是無效的,因為這次悲劇而質疑自由市場與全球化進程則中了恐怖主義的真正埋伏。在修改遊戲規則的同時,全球化進程必須更加堅定地進行下去,它是解決貧困與落後問題的惟一方式。自12、13世紀出現以來,恐怖主義就注定伴隨人類繼續前行,人類心中“仇恨的毒液”鼓舞與滋養著它,我們的未來肯定還會遭遇更加悲劇性的事件,這不可避免。但我們應該清楚的一點是,我們仍舊會克服挑戰,世界仍舊會被理性精神所控製,悲劇的存在正可以提醒我們理性精神的可貴。

樂觀主義是對抗恐怖的最有效手段。關於2001年9月11日,我們將怎樣告訴我們的後代。我們要告訴他們,世界的確不夠完美,它飽受恐怖、犯罪、暴行與毒品的侵害,它們可能傷害我們。但是,我們仍舊生活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好時代,比起野蠻的中世紀,或生命毫無意義的原始社會,我們的世界的確在越變越好。

曆史學家漢斯·科恩在二戰結束後寫道:“20世紀的人已經不如19世紀的先輩那樣自信。他從自身的經驗中看到了曆史中的黑暗勢力。一些似乎屬於過去的事情再度出現了:狂熱的信仰、一貫正確的領袖、奴役和屠殺、人口的滅絕、殘忍和野蠻。”但是,我們不是仍然度過了這樣的危機了嗎?

正如卡爾·波普爾所說:“散布這種(關於人類罪惡)謊言,是我們時代的最大罪惡。它會剝奪年輕人擁有希望,樂觀向上的權利。”倘若人類試圖繼續生活下去,樂觀,仍是我們最有力的武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