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甘地遺言(1 / 1)

離開新德裏前,我想了卻一樁多年的心願,去拜謁聖雄甘地的墓。

順道經過莊嚴的印度門,停下,抬頭仰望。因為我知道,這個建築與甘地墓之間存在著一個重要的曆史邏輯。

這座印度門,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英國參戰而犧牲的九萬印度士兵。這九萬士兵犧牲前都以為,這樣死命地為英國打仗,戰爭結束後英國一定會讓我們印度獨立,而戰場上的英國軍官也信誓旦旦。但等到戰爭結束,根本沒那回事,全都白死了。

我細看了,印度門上刻著一個個戰死者的名字。刻不下九萬個,隻刻了一萬多,作為代表。

甘地就是在英國不講信義之後,領導民族獨立運動的。他把以前英國政府授予他的勳章交還給殖民政府,發起了一場以和平方式進行的“不合作運動”,來對抗英國。

但是,人民喜歡暴力。尤其是在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之間,更是暴力不斷。甘地便以長時間的絕食來呼籲停止暴力、爭取和平。他的這種態度,勢必受到各方麵的攻擊,有些極端分子幾次要殺害他,而政府也要判他的刑。但他,絕不抵抗,絕不報複。

他說:“如果我們用殘暴來對付邪惡,那麼殘暴所帶來的也隻能是邪惡。如果印度想通過殘暴取得自由,那麼我對印度的自由將不感興趣。”

終於,人民漸漸懂得了他,殖民者也被他這種柔弱中的不屈所震驚。他成功了,印度也取得了獨立。沒想到,才獨立不久,他還是被宗教極端分子所殺害。

甘地墓在德裏東北部的朱木拿河畔。門口有一位老嫗在賣花,在一張樹葉上平放著五六種不同的小花,算作一份,很好看。我買了四份,分給幾位同來的朋友,然後把鞋襪寄存在一個門衛那裏,按照印度人的習慣,赤腳進圖,手上捧著花。

我們把花輕輕地放在墓體大理石上,然後繞墓一周。墓尾有一具玻璃罩的長明燈,墓首有幾個不鏽鋼雕刻的字,是印地文,我不認識,但我已猜出來,那不是甘地的名字,而是甘地遇刺後的最後遺言:“嗨,羅摩!”

一問,果然是。

羅摩是印度教的大神,喊一聲“嗨,羅摩”,相當於我們叫一聲:“哦,天哪!”

那麼,這是我見過的最聰明的墓碑了。生命最後發出的聲音最響亮又最含糊,可以無數遍地讀解又無數遍地否定,鐫刻在墓碑上讓後人再一遍遍地去重複,真是巧思。

甘地麵對自己深深關愛過的暴徒向自己舉起了凶器,隻能喊一聲:“哦,天哪!”除此之外,他還能說什麼呢?

這樣一個墓碑在今天更加意味深長。

如果今天墓園裏人頭濟濟、擁擠熱鬧,在無數雙赤腳的下方,甘地幽默地哼一聲:“哦,天哪!”

如果明天墓園裏人跡全無、葉落花謝,甘地又會寂寞地歎一聲:“哦,天哪!”

如果印度發達了,車水馬龍、高樓林立、喇叭如潮,一向警惕現代文明的甘地一定會喊:“哦,天哪!”

如果印度邪門了,窮兵黷武、民不聊生、神人共憤,一向愛好和平、反對暴力的甘地更會絕望地呼叫:“哦,天哪!”

甘地一直認為人口問題是印度的第一災難,說過“我們隻是在生育奴隸和病夫”的至理名言,現在,他從墓園向外張望,隻需看到一小角,就足以讓他驚叫一聲:“哦,天哪!”

離開甘地墓後,我心中一直回蕩著甘地的聲音。那麼,還是讓它用印地語來發音吧——嗨,羅摩!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八日,新德裏,夜宿Surya旅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