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三)(2 / 2)

好事終(1)

畫梁春盡落香塵(2)。擅風情,秉月貌,便是敗家的根本。箕裘頹墮皆從敬(3)。家事消亡首罪寧,宿孽總因情(4)。

“注釋”

(1)這首曲子唱的是秦可卿。

(2)落香塵:說美人(秦可卿)死亡。唐代杜牧《金穀園》詩:“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

(3)風情:風月之情,男女相愛之情。月貌:月亮一樣美麗的容貌。箕裘頹墮:指兒孫不能繼承祖業。敬:賈敬。

(4)寧:寧國府。宿孽:禍根,原始的罪惡。

“譯文”

春天將盡的時候,美人在畫梁之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自恃容貌姣好,喜歡賣弄風情,就是敗壞家風的禍根。兒孫不能繼承祖業全從賈敬開始,家業衰敗零落頭一個怪罪寧府。說到底罪惡的根本都是前世的孽情。

“賞析”

這首吟詠秦可卿的曲子名曰“好事終”,意謂風月情事已經窮盡,著眼點卻落在了整個賈氏大家族上。這首曲子把賈府這一“百年望族”衰落和敗亡的主要原因歸結為賈敬的荒誕不經和他對子孫的放任自流,導致寧府上下亂lun濫交,綱常敗壞。秦可卿之死,是在封建世族繁華鼎盛時暴露出來的一個敗亡的征兆。曹雪芹的這種處理,大大加深了秦可卿悲劇故事的曆史縱深感,使這首曲子具有了更為深廣的社會意義。當然,作者由於時代所限,時不時地會陷入宿命的因果循環論,對於這些思想我們應當注意鑒別。

飛鳥各投林

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1);有恩的,死裏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2)。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幸(3)。看破的,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幹淨。

“注釋”

(1)凋零:凋謝,零落。盡:完。

(2)報應:佛家認為人們今生的貧富貴賤,福祿災禍,都和前世的行為有著因果關係,所以稱為報應。

(3)僥幸:意外的獲得成功或者免遭不幸。

“譯文”

當官的,家業敗亡;富貴的,錢財散完;積德的,死裏逃生;作惡的,得到報應;欠下生命的,已經用生命償還;欠下眼淚的,淚水已經流幹;冤冤相報並不是輕易造成的,分離聚合也都是前生注定。想知道自己命短的原因,何不問一問前世的作為。到老來能享受富貴又何嚐不是命運僥幸。看破人生的,割斷塵緣出了家;癡迷不悟的,白白斷送了性命。就好像那吃盡食物的鳥雀全都飛回林子,隻剩下一片白茫茫的大地幹幹淨淨。

“賞析”

這是紅樓夢十二支曲子的收尾,又是《紅樓夢》這部煌煌巨著的大要。曲名“飛鳥各投林”,實際上是“樹倒猢猻散”的同意語,隱喻賈府家敗人亡,各奔東西。這首曲子總寫大觀園內眾多兒女的悲劇命運,從極為廣闊的背景上概括描述了賈府上下“牆倒眾人推,樹倒猢猻散”的敗落境況,收尾一句,堪稱絕妙。所以王國維評曰:“讀《飛鳥各投林》之曲,所謂‘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幹淨’者,有歟無歟,吾人且勿問。但立乎今日之人生而觀之,彼誠有味乎其言之也。”脂硯齋批雲:“收尾愈覺悲慘可畏”、“將通部女子一總”。

秦可卿贈言王熙鳳(1)

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2)。

“注釋”

(1)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後,托夢王熙鳳的兩句話。

(2)三春:暗指賈元春、迎春、探春三人。

“譯文”

春天過去後,眾多鮮花都要落盡。各人都得尋找各自的歸宿。

“賞析”

秦可卿因為醜事敗露而喪生。曹雪芹讓經曆了以生命為代價的慘痛教訓的秦可卿托夢王熙鳳,是對王熙鳳及一切貪財害命、弄權作惡者的嚴重警告。脂硯齋在這一回前批曰:“此回可卿托夢阿鳳,蓋作者大有深意存焉。可惜生不逢時,奈何奈何!

然必寫出自可卿之意也,則又有他意寓焉。”可惜並沒有引起王熙鳳的重視,她繼續謀財弄權,坑人害命。因而賈府在墮落腐化中敗亡也就成了誰也無法改變的曆史趨勢。

(本章完)